查词语
查词语

浮伪

拼音:fú wěi

注音:ㄈㄨˊ ㄨㄟˇ

繁体:

基本解释

虚伪。《后汉书·郎顗传》:“当其迁者,竞相荐謁,各遣子弟,充塞道路,开长姦门,兴致浮伪,非所谓率由旧章也。” 唐玄宗 《<孝经>序》:“是以道隐小成,言隐浮伪。” 宋 司马光 《论举选状》:“如此,则求贤之路广,请託之源絶,浮伪之风息,得人之颂兴矣。” 章炳麟 《别录》:“其持书求荐,援引当道,浮伪諛佞,则胥徒所无也。”

基本含义
指人的言行虚伪浮华,缺乏真实和坚定的品质。
详细解释
浮伪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浮指虚假、轻浮,伪指虚伪、假冒。这个成语形容人的言行不真实,表面上看起来华丽而炫耀,但内心却缺乏真实和真诚的品质。
使用场景
浮伪常用于批评那些外表光鲜、言辞华丽却缺乏真实内涵的人。可以用于形容社交场合上的虚伪和炫耀,以及表面功夫多而实际能力不足的情况。
故事起源
浮伪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战国策·齐策二》中。故事讲述了齐国大夫孟尝君因为想要得到魏国的支持,而装扮成一个虚伪的人。这个故事成为了浮伪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浮伪是一个形容词+形容词的结构,形容词“浮”和“伪”相连形成一个意义完整的成语。
例句
1. 他的言行总是充满了浮伪,很难相信他的真诚。2. 这个社交圈充斥着虚伪和浮华,很难找到真正的朋友。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浮华”和“虚伪”这两个近义词进行对比来记忆浮伪这个成语。浮华强调外表的光鲜和炫耀,而浮伪则强调虚假和缺乏真实内涵。
延伸学习
学习浮伪这个成语还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真实和虚假的价值观。可以学习其他相关的成语,如“伪善”、“浮光掠影”等,来扩展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笑容看起来很浮伪,我不喜欢他。2. 初中生:社交媒体上充斥着虚伪的言辞和炫耀的图片。3. 高中生:他的演讲充满了华丽的辞藻,但缺乏真实的观点和思考。4. 大学生:在这个商业社会,虚伪和炫耀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现象。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全面理解和记忆浮伪这个成语。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