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卸篆

拼音:xiè zhuàn

注音:ㄒㄧㄝ ˋ ㄓㄨ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卸印。谓辞去官职。 清 夏燮 《中西纪事·长江设关》:“ 美国 领事官既已到 潯 ,而 张藩司 业已卸篆,自应仍由该护道妥筹办理。” 清 史致谔 《禀左宗棠·另单》:“当查前署 宁波 林守 ,业经卸篆,究係道府大员,熟悉地方情形,随於九月初旬委令帮办军务。”

基本含义
指抹去篆刻上的字迹,比喻毁掉或抹煞文物、古迹等。
详细解释
卸篆一词源自于篆刻,篆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刻写方式,使用篆书字体。卸篆的含义是抹去篆刻上的字迹,比喻毁掉或抹煞文物、古迹等。在古代,篆刻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它记录了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因此,卸篆被用来形容对文物或古迹的破坏和破坏。
使用场景
卸篆一词通常用于形容对文物、古迹或传统价值的破坏和破坏。它可以用来描述对历史遗迹的破坏,对文化传统的否定,或对重要价值观的抹煞。例如,当有人故意破坏古建筑物或毁掉珍贵的文物时,可以使用卸篆来形容这种行为。
故事起源
卸篆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其中有一则记载了卸篆的故事。相传在汉朝,有一位名叫杨修的官员,他非常喜欢古代的篆刻艺术。有一天,他得到了一块珍贵的古玉,上面刻有精美的篆刻文字。然而,杨修却将玉上的篆刻字迹卸掉,使得这块古玉失去了原有的价值。这个故事成为了卸篆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卸篆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卸”和宾语“篆”组成。
例句
1. 这些古建筑遭到了卸篆的破坏,失去了原有的历史价值。2. 他们卸篆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对历史和文化产生了严重的损害。
记忆技巧
为了记忆“卸篆”这个成语,可以采用联想记忆法。可以想象一个人正在用刀抹去一块古玉上的篆刻字迹,将其毁坏,这样就能够联想到卸篆的含义。
延伸学习
如果对中国的古代文字和篆刻艺术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有关篆刻的知识。了解篆刻的发展历史、技巧和艺术价值,可以更好地理解卸篆这个成语的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卸篆了一座古老的庙宇,让我们失去了了解历史的机会。2. 初中生:犯罪分子卸篆了一尊名贵的石像,导致市民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增强。3. 高中生:政府应加强对文物保护的力度,避免出现卸篆的情况,保护好我们的历史遗产。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