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翼鬲

拼音:yì gé

注音:ㄧˋ ㄍ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同“ 翼翮 ”。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下》:“震来虩虩,无丧翼鬲。”

基本含义
翼鬲形容人的行为高尚,有志气,不屈不挠。
详细解释
翼鬲原指古代的一种鼎,用来烹煮食物。在这个成语中,翼鬲比喻人的行为,形容一个人有志气,不屈不挠,追求高尚的目标,不为外界所动摇。
使用场景
翼鬲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困境中坚持不懈,不放弃追求自己的目标,不受外界干扰影响的精神状态。
故事起源
《左传·昭公十四年》记载了一个关于翼鬲的故事。公元前558年,鲁国国君昭公想要迁都,但遇到了困难。有一个叫做翼鬲的人,他在昭公面前举起了一个鼎,用力举起了许久。尽管很辛苦,但他并没有放弃。最终,昭公被他的坚持所感动,决定继续迁都。这个故事成了后来翼鬲成为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翼鬲是一个形容词,可以用来修饰人的行为或品质。
例句
1. 他在困境中展现出了翼鬲的精神,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2. 她的翼鬲精神使她成功地克服了一切困难。
记忆技巧
可以将翼鬲形容为一只有翅膀的鼎,表示一个人的行为高尚,有志气,不屈不挠。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翼鬲类似的成语,如翼翼鬼鬼、翼翼飞鸟等,来扩展对于高尚行为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为了考好成绩,每天都像翼鬲一样努力学习。2. 初中生: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应该像翼鬲一样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3. 高中生:他的翼鬲精神使他成功地克服了各种挑战,实现了自己的梦想。4. 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有翼鬲的精神,不怕困难,坚持追求自己的目标。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