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草诏

拼音:cǎo zhào

注音:ㄘㄠˇ ㄓㄠˋ

繁体:

基本解释

(1).拟写诏书。 唐 李肇 《翰林志》:“学士於禁中草詔,虽宸翰所挥,亦资检讨,谓之视草。” 唐 李商隐 《赠庾十二朱版》诗:“君王晓坐金鑾殿,只待 相如 草詔来。”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仁宗 初立,今上为皇子,令中书召学士草詔。”
(2).指拟定的诏书。 清 侯方域 《于谦论》:“使 谦 率羣臣,羣臣必从,何也? 谦 之任遇深,而羣臣所恃也。乃不闻其有此举。而草詔一传, 谦 亦唯唯署名。”

基本含义
指临时写成的诏书或命令。
详细解释
草诏是指临时写成的诏书或命令,通常表示紧急情况下的行动或决策。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帝王在急需下,下达的紧急命令,因为时间紧迫,所以只能草草地写成。草诏的特点是含义明确,措辞简略,不拖泥带水。
使用场景
草诏常用于形容临时性的命令或指示,强调紧迫性和迅速行动的需要。可以用于描述政府、企业、学校等组织中的紧急决策或指令。也可以用于描述个人在紧急情况下的临时决策或命令。
故事起源
草诏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官制。古代帝王在面临紧急情况时,为了能够迅速下达命令,通常会亲自动笔写成诏书,以便迅速传达给相关人员执行。由于时间紧迫,所以这些诏书往往草草地写成,因此得名“草诏”。
成语结构
草诏由两个字组成,第一个字“草”表示匆忙、草率,第二个字“诏”表示诏书、命令。
例句
1. 在这次突发事件中,政府发布了一份草诏,要求全市居民立即撤离。2. 他为了迅速解决问题,下了一道草诏,要求立即停止所有的施工工作。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帝王匆忙写下的诏书,笔迹潦草,以此来联想成语“草诏”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成语,如“诏书”、“草率”等,了解它们的意思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突然发了一张草诏,要求我们明天早上准时到校参加活动。2. 初中生:校长听说有学生违规在校门口贴广告,他立即发布了一份草诏,要求严查此事。3. 高中生:为了提高学校的安全意识,校方发布了一份草诏,要求每个班级制定应急预案。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