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孤鸾

拼音:gū luán

注音:ㄍㄨ ㄌㄨㄢˊ

繁体:

基本解释

(1).孤单的鸾鸟。比喻高人隐士。 南朝 梁 江淹 《赠炼丹法和殷长史》:“譬如明月色,流采映岁寒。一待黄冶就,青芬迟孤鸞。”
(2).孤单的鸾鸟。比喻失去配偶或没有配偶的人。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二二:“抱松伤别鹤,向镜絶孤鸞。”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琴前镜里,孤鸞别鹤之哀;竹死城崩, 杞 妇 湘 妃之怨。” 宋 张先 《卜算子》词:“临镜无人为整装,但自学孤鸞照。” 明 张珽 《龙膏记·空访》:“长垂天幔孤鸞舞,旋炙银笙双凤语。” 清 李渔 《意中缘·诳姻》:“多应是犯孤鸞,红颜数奇。”参见“ 孤鸞照镜 ”。
(3).琴曲名。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五:“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鸞》。” 宋 苏轼 《欧阳晦夫惠琴枕》诗:“《孤鸞》、《别鵠》谁復闻,鼻息齁齁自成曲。”

基本含义
指孤独的女子,也比喻孤独无助的人。
详细解释
成语“孤鸾”源自于《史记·孟母三迁》中的故事。故事中,齐国国君齐桓公来到孟子的家中,孟子的母亲见到齐桓公后,对孟子说:“吾闻君子不重则不威,学问不成则不怨。今子不肖,吾将迁于他邦,君亦将有所用君之志士。”意思是说如果孟子不能成为一位有才德的君子,那么她将带着孟子迁往别的国家,而齐桓公也会有用得上他的志士。由于孟子的母亲坚定的决心和对孟子的期望,孟子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成语“孤鸾”就是指那些像孟子一样,孤独无助,但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的人。
使用场景
成语“孤鸾”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坚守信念,孤独执着的人。比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位艺术家在追求艺术梦想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孤独和困难;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位为正义事业奋斗的人,在面对困难和反对声中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
故事起源
成语“孤鸾”的故事起源于《史记·孟母三迁》。
成语结构
由“孤”和“鸾”两个字组成。
例句
1. 他在追求音乐梦想的道路上一直是一个孤鸾,但他从不放弃。2. 面对困境,她像一只孤鸾般坚持自己的信念。
记忆技巧
将“孤鸾”这个词语与孟子的故事联系起来,想象孟子的母亲坚定的目光和对孟子的期望,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孟子及其思想的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语“孤鸾”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是一个孤鸾,没有朋友陪他玩。2. 初中生:她在学校里总是感到孤独,就像一只孤鸾。3. 高中生:他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选择了放弃与家人团聚,成为了一只孤鸾。4. 大学生:在大学里,她经历了很多挑战,但她仍然是一只坚强的孤鸾。5. 成年人:在职场上,有时候我们会感到孤独无助,就像一只孤鸾。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