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行鉢

拼音:

注音:

繁体:行鉢

基本解释

僧侣游方时所带的钵盂。亦借指人们出行时所携的食具。 元 张养浩 《中都道中》诗:“露湿弊袍寒衬月,风餐行鉢暗凝尘。”

基本含义
指行走时随身携带的鉢,比喻身无长物,四处流浪。
详细解释
行鉢是由“行”和“鉢”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行指行走,鉢指一种用来盛放食物或水的容器。行鉢的基本含义是指无家可归,四处流浪,身无长物的状态。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生活困苦、贫困潦倒的人。
使用场景
行鉢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用得比较少,一般出现在文学作品、诗词中。可以用来描写一个人生活贫困,没有固定的居所,四处奔波的情景。
故事起源
行鉢的故事起源于佛教。佛教徒修行时,会拿着一个鉢,用来接受信徒施舍的食物。如果一个人没有固定的住处,四处流浪,就会被称为行鉢僧,也就是行走的乞丐僧。后来,这个词引申为形容生活困苦、四处流浪的人。
成语结构
行鉢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结构。
例句
1. 他失业后,过上了行鉢的生活。2. 这个艺术家年轻时也是行鉢的,后来才逐渐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记忆技巧
可以将行鉢联想为一个人手持着一个鉢,在街头行走的形象。通过形象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相关的成语,如“行色匆匆”、“行尸走肉”等,来扩大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爷爷年轻时是行鉢的,后来才有了自己的家。2. 初中生:这个小说里的主人公过着行鉢的生活,生活非常艰苦。3. 高中生:这位诗人的诗作中常常描写行鉢的人,表达对社会底层人群的关怀。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