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膏理

拼音:gāo lǐ

注音:ㄍㄠ ㄌ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犹膏物。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嘉植鲜危朽,膏理易滋荣。”参见“ 膏物 ”。

基本含义
指对人才的培养和教育。
详细解释
膏理一词源自《孟子·滕文公下》:“膏之以理。”意思是用膏药敷在身上,喻指培养、教育人才,使其成为有用之才。膏理强调的是通过教育和培养来提高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使用场景
膏理一词多用于描述教育和培养人才的过程,可以用于各种教育场景,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职业培训等。
故事起源
膏理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滕文公下》中,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强调通过膏理来培养人才,使其成为有用之才。
成语结构
膏理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词组成,没有动词。
例句
1. 学校注重膏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2. 父母用心膏理,希望孩子能成为有用之才。3. 这个培训机构重视膏理,注重学员的实际能力提升。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膏药和理念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膏药是一种外用药物,可以贴在身上,而理念则是指思想、观念等。将这两个词联想在一起,可以帮助记忆膏理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孟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了解他对人才培养的观点和方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用心膏理我们,希望我们能成为有用之才。2. 初中生:学校注重膏理,培养我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3. 高中生:父母用心膏理,希望我们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4. 大学生:大学注重膏理,培养我们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思维。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