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浮山

拼音:fú shān

注音:ㄈㄨˊ ㄕㄢ

繁体:

基本解释

(1).山名。即 包山 、 狮子山 。在今 浙江省 杭州市 西南。本屹立 钱塘江 心, 宋 元 以来随着泥沙沉积,遂与北岸大陆连接。《宋史·苏轼传》:“ 浮山 峙于江中,与 渔浦 诸山犬牙相错。”
(2).山名。即今 广东省 饶平县 西北 浮山 。 南宋 末与 元 兵交战于此。
(3).山名。在今 陕西省 临潼县 南。《山海经·西山经》:“又西百二十里曰 浮山 ,多盼木,枳叶而无伤,木虫居之。” 郝懿行 笺疏:“《水经·渭水注》有 胏浮山 与 丽山 连麓而在南。盖此是也。”
(4).指海市蜃楼。 清 黄宗羲 《海市赋》:“南海谓之浮山,东海谓之海市,是乃方言之託也。”

基本含义
比喻言行轻浮、不踏实。
详细解释
浮山是由“浮”和“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意为山不踏实,形容言行轻浮、不踏实。这个成语多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态度不稳定,缺乏稳定性和坚持性。
使用场景
浮山常用于贬义,用于形容那些不守诺言、信口开河、言而无信的人。可以用于形容人的性格、行为习惯或者工作态度等方面。
故事起源
浮山的故事起源于《史记·李斯列传》。据说李斯是秦始皇的宰相,他在担任宰相期间,虽然有很多政绩,但是他的性格却不稳定,时而亲近秦始皇,时而离间秦始皇与百官之间的关系。后来,秦始皇对李斯的行为失望透顶,称他为“浮山”。从此,“浮山”成为了形容言行轻浮、不踏实的成语。
成语结构
浮山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浮”和名词“山”组成。
例句
1. 这个人总是言行不一致,真是浮山一样。2. 他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生活太浮山了。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浮山”与不稳定的山形象联系在一起,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山体不稳定地浮动在水面上,表示人的言行轻浮不踏实。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人的性格和行为相关的成语,如“轻浮”、“薄情寡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为就像浮山一样,没有一点稳定性。2. 初中生:这个人说话一会儿是这样,一会儿又是那样,真是浮山。3. 高中生:他的态度总是变来变去,真是个浮山之人。4. 大学生: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要像浮山一样轻浮。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