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秉钧衡

拼音:bǐng jūn héng

注音:ㄅㄧㄥˇ ㄐㄩㄣ ㄏㄥˊ

繁体:

基本解释

谓执掌政权。 宋 乐史 《广卓异记·与同列子弟为丞相》:“如 頲 与其父友同秉钧衡者,自古未闻。”

基本含义
秉持公正,权衡利弊
详细解释
秉钧衡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意为秉持公正,权衡利弊。它源于古代秤权的使用,秤砣两端各挂一个砣子,通过调节砣子的位置来保持秤砣平衡。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处理事情时能够公正地权衡各种利弊,做出明智的决策。
使用场景
秉钧衡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能够公正地权衡各种利弊,不偏不倚地做出决策。它可以用于各种场景,例如工作中的决策、家庭中的矛盾调解、社交中的公正评判等。
故事起源
秉钧衡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礼记·曲礼上》中。相传,古代有一个叫子罕的人,他在公平公正的秤砣上称玉石。有一天,他称玉石时,发现秤砣不平衡,于是他将两个砣子调整到平衡的状态,以保证称量的准确性。这个故事寓意着子罕秉持公正的原则,权衡利弊,做出了正确的决策,因此,秉钧衡成为了一个形容公正权衡的成语。
成语结构
秉钧衡由三个字组成,分别是“秉”、“钧”、“衡”。
例句
1. 他在处理矛盾时总是能够秉钧衡,公正地做出决策。2. 作为一名法官,他一直以来都能够秉钧衡地审理案件。
记忆技巧
可以将秉钧衡拆分成“秉”、“钧”、“衡”三个部分,然后与其含义相联系。例如,将“秉”与“公正”联系起来,表示秉持公正;将“钧”与“利弊”联系起来,表示权衡利弊;将“衡”与“决策”联系起来,表示做出决策。通过与含义相关的记忆技巧,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如果想进一步学习有关秉钧衡的知识,可以了解相关的成语故事和其他与公正权衡相关的成语,如“公平无私”、“权衡轻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教育我们要秉钧衡地对待同学之间的矛盾。2. 初中生:我觉得在选课时应该秉钧衡地考虑自己的兴趣和未来的发展。3. 高中生:在考虑大学专业时,我们需要秉钧衡地权衡自己的兴趣和就业前景。4. 大学生:在组织活动时,我们需要秉钧衡地协调各方的利益,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