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焚券

拼音:fén quàn

注音:ㄈㄣˊ ㄑㄨ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1).指烧毁债券买得人心的典故。 战国 齐 冯谖 为 孟尝君 往 薛 地收债,临行前问:“责收毕,以何市而反?” 孟尝君 曰:“视吾家所寡有者。”于是 冯谖 矫命以债赐百姓,尽烧其券,民称万岁。见《战国策·齐策四》。 宋 苏轼 《穆父新凉》诗:“受恩如负债,粗报乃焚券。”
(2). 南朝 宋 顾绰 私财甚丰,,乡里士庶多负其债。父 觊之 设谋,焚烧文券,并宣语远近:“负三郞债,皆不须还。”见《宋书·顾觊之传》。
(3). 唐 宋清 售药债券堆积如山,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见 唐 柳宗元 《宋清传》。
(4). 后汉 常思 献 宋 地丝息十万两债券, 太祖 即焚其券,诏悉蠲除之。见《新五代史·杂传十一·常思传》。

基本含义
指烧毁契约或借据,比喻断绝与对方的关系或放弃已有的利益。
详细解释
焚券一词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与刘邦在垓下相持,刘邦曾写信给项羽提议共同攻打秦军,但项羽却焚毁了信件,表示与刘邦断绝关系。后来,焚券成为一个常用的成语,形容人们为了表明决心或绝交而采取的极端行动。
使用场景
焚券多用于形容断绝关系、放弃利益或彻底决裂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两个人之间的关系破裂,或者表示一个人放弃了某种权益或利益以表明自己的决心。
故事起源
焚券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历史上的项羽与刘邦之间的斗争。项羽本是刘邦的部下,但在垓下之战中,项羽与刘邦的关系破裂,项羽焚毁了刘邦写给他的信件,表明彻底与刘邦决裂的决心。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他们因为利益问题,最终决定焚券断交。2. 为了表示决心,他毅然焚券,放弃了原本的利益。
记忆技巧
可以将“焚券”与“断交”、“放弃利益”等词语进行关联记忆,同时可以通过想象项羽焚毁信件的场景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断绝关系、放弃利益相关的成语,如“破镜重圆”、“损人利己”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之间的友谊因为一次误会而焚券了。2. 初中生: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他决定焚券断交,离开原来的城市去追寻自己的梦想。3. 高中生: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他毅然焚券,放弃了原本的利益。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