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正譣

拼音:zhèng xiǎn

注音:ㄓㄥˋ ㄒㄧㄢˇ

繁体:

基本解释

证实;验证。譣,应验。 三国 魏 张揖 《上<广雅>表》:“皆解家所説先师口传,既无正譣圣人所言,是故疑不能明也。”

基本含义
指言辞真实无误,不加任何虚饰和掩饰。
详细解释
正譣是由“正”和“譣”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正”表示真实、正确,而“譣”表示言辞、言语。正譣的含义是指言辞真实无误,不加任何虚饰和掩饰。形容说话直率、坦诚,不做虚假的陈述。
使用场景
正譣常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辞真实可信,没有任何虚假成分。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的信任和赞赏,也可以用来形容自己说话直率、真诚。在正式场合或者需要表达真实态度的时候,使用正譣可以加强语言的可信度和说话人的信誓旦旦。
故事起源
正譣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四年》中。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昭公在位时,有一次他亲自去考察军队,看到士兵们都立正整齐,面色红润,非常精神。于是,昭公赞叹道:“士兵们的言辞真实无误,不加任何虚饰和掩饰,他们真是正譣之士啊!”从此,正譣成为了形容言辞真实无误的成语。
成语结构
正譣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他说话一向正譣,从不说谎。2. 这个演讲老师的言辞非常正譣,让人十分信服。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正譣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阳光下,他的言辞如阳光一样明亮而真实,没有任何虚假。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住正譣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正譣相关的成语,如“言之凿凿”、“言而有信”等。这些成语都与言辞真实、可信有关,可以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做错了题目,我们要正譣地承认错误。2. 初中生:在班会上,同学们要正譣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说谎话。3. 高中生:写作文要注意言之凿凿,要用事实说话,不要夸大事实。4. 大学生:在面试中,要用言而有信的言辞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真实能力。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