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喁喁

拼音:yóng yóng

注音:ㄩㄥˊ ㄩㄥˊ

繁体:

基本解释

◎ 喁喁 yóngyóng
(1) 同“喁”
(2) [wait anxiously]∶仰望期待
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

英文翻译

1.[书] [喻] everyone looking up to sb.

详细解释

(1).鱼口露出水面翕动的样子。 唐 韩愈 《南山诗》:“喁喁鱼闯萍,落落月经宿。” 清 褚人穫 《坚瓠九集·酒评》:“ 方子公 如游鱼呷浪,喁喁终日。”
(2).仰望期待貌。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馀外传》:“恶无细而不诛,功无微而不赏,天下喁喁,若儿思母、子归父而留 越 。” 宋 司马光 《晋祠祈雨文》:“原陆久燥,根荄未浹,畎亩喁喁,犹有待望。” 清 冯桂芬 《与赵抚部书》:“执事不能任,并世谁能任之者?喁喁赤子,翳谁是望?” 楼适夷 《盐场》:“大家喁喁地盼望着开仓。”
(3).象声词。 汉 扬雄 《太玄·餙》:“蛁鸣喁喁,血出其口。”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一折:“鼉皮鼓儿鼕鼕,刺古笛儿喁喁。”
(1).随声附和。《史记·日者列传》:“公之等喁喁者也。何知长者之道乎!”
(2).形容人语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四折:“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惟闻封闭室中,喁喁有人语声,听之不甚了了耳。”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七章:“夜晚, 戴愉 又来了。在 晓燕 的房里他们喁喁不休地谈着话。”

基本含义
低声细语,小声议论
详细解释
喁喁一词形容人们低声细语,小声议论的情景。它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背后私下议论或讨论某人或某事,暗示这种行为不够正直和直接。
使用场景
喁喁常用于贬义和批评的语境中,通常表示不满、不信任或不满足。它可以用来描述人们在社交场合中低声交谈,或者在某个人离开后私下议论他/她的行为。
故事起源
喁喁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描述了项羽的部下私下议论项羽的行为。这个故事表明了喁喁的贬义含义,即私下议论和背后批评。
成语结构
喁喁是一个重复叠词,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表示声音的连续发出。
例句
1. 他们喁喁私语,似乎在议论我的决定。2. 每次我走进办公室,同事们都会喁喁交谈,让我感到很不舒服。3. 在会议室里,人们喁喁议论着领导的决策。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喁喁”的发音和含义来记忆。想象一群人在低声细语,私下议论某人或某事,这种行为往往是不够正直和直接的。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喁喁相关的成语,如“喁喁私语”、“喁喁细语”等,可以进一步扩展对这个词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同学们在教室里喁喁私语,好像在讨论谁是班级的最佳辩论手。2. 初中生:同学们在操场上喁喁细语,传言他们要组织一次秘密聚会。3. 高中生:同学们在考试结束后喁喁议论,猜测考试的难度和答案的准确性。4. 大学生:宿舍里的同学们喁喁私语,讨论明天的社团活动是否值得参加。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