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贰公

拼音:èr gōng

注音:ㄦˋ ㄍㄨㄙ

繁体:

基本解释

辅佐三公。借指朝廷大臣的副职。《书·周官》:“少师、少傅、少保曰三孤。贰公弘化,寅亮天地,弼予一人。” 孔 传:“副贰三公,弘大道化,敬信天地之教,以辅我一人之治。” 唐 王维 《汧阳郡太守王公夫人安喜县君成氏墓志铭》:“贰公执帛,调护储闈;九伯剖符,典司方岳。” 宋 刘攽 《为韩侍郎辞参知政事表》:“何图明詔发中,丰恩逾望,骤陟贰公之列,猥参和鼎之司。” 清 朱筠 《祭兴县孙文定公文》:“记世子礼,掌太宰职,贰公参政,黄髮素德。”

基本含义
指人心不正,背离正道的行为。
详细解释
贰公是由“贰”和“公”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贰”表示二,表示不正当、背离正道的意思;而“公”表示公正、公平,表示遵循正道、公正的意思。贰公一词的基本含义是指人心不正,背离正道的行为。
使用场景
贰公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心术不正,行为不义的人。当我们看到有人做出不道德、不公正的事情时,可以使用贰公来形容他们的行为。
故事起源
贰公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官员。据说,这位官员贪污受贿,背离了自己的职责,心术不正。后来,他被人揭发,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形容背离正道、不正当行为的成语。
成语结构
贰公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1. 这个官员收受贿赂,完全是贰公之举。2. 他的行为违背了道德准则,堪称贰公之徒。
记忆技巧
可以将“贰公”想象成一个人心不正的人,背离了正道。通过想象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道德、正义相关的成语,如“一心一意”、“忠诚”等,可以帮助拓展对贰公这个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欺负同学的行为真是贰公,应该受到惩罚。2. 初中生:这个公司的老板贪污受贿,真是贰公之徒。3. 高中生:政府官员的贪污行为让人们对他们的公正性产生了贰公的怀疑。4. 大学生:我们应该坚守正义,不做任何贰公之事。5. 成年人:在职场上,我们要避免贰公的行为,保持正直和诚信。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