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解释
指无法抵挡对方的攻击或阻止对方的行为,无法应对或应付对方的挑战或困境。
使用场景
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无法承受对方的压力、攻击或困扰,无法有效应对对方的行为或挑战。
故事起源
《史记·魏公子列传》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魏国公子骞与赵国公子杨孟的较量。魏公子骞不懂武艺,但他却学会了一种高超的拳法,能够迅速躲避敌人的攻击。当时,赵国公子杨孟听说了骞的拳法,决定找他较量。较量开始后,杨孟出拳如风,但骞却轻松地躲过了每一拳。杨孟努力发挥自己的拳法,但始终无法攻破骞的防守。最终,杨孟感到无法应对骞的拳法,只能放弃较量。从此以后,人们用“招架不住”来形容无法应对对方的攻击或困境。
例句
1. 他的攻势太猛了,我简直招架不住。2. 面对困境,我们招架不住,只能寻求帮助。3. 这个问题太难了,我完全招架不住。
记忆技巧
可以将“招架不住”与无法应对对方的攻击或困境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人站在激烈的拳击比赛中,无法抵挡对方的攻击,从而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招架不住”相关的成语,如“不堪一击”、“束手无策”等,来扩展对于无法应对或应付的描述。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数学考试的题目太难了,我招架不住。2. 初中生:老师讲的内容太多了,我招架不住,记不住。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有时我感到招架不住,但我会努力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