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偃伏

拼音:yǎn fú

注音:ㄧㄢˇ ㄈ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1).躺卧;伏卧。《汉书·杜周传》:“ 穰侯 , 昭王 之舅也,权重於 秦 ,威震邻敌,有旦莫偃伏之爱。” 颜师古 注:“言 昭王 幼少,旦夕偃伏戏弄於舅之旁侧也。”《世说新语·简傲》“ 高坐道人 於丞相坐恒偃卧其侧” 刘孝标 注引《高坐传》曰:“ 王公 曾诣和上,和上解带偃伏,悟言神解。” 艾明之 《雨》:“庞大的船体,偃伏在船台上,就象是一头准备扑向 黄浦江 的雄狮。”
(2).指相处。 汉 王充 《论衡·讲瑞》:“与之偃伏,从之受学,然后知之。”

基本含义
偃伏指人或物体平躺在地上,不敢起来或站起来。
详细解释
偃伏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偃”意为平躺,躺卧,“伏”意为俯伏,低头。合在一起表示人或物体平躺在地上,不敢起来或站起来。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人或物体因害怕、屈服或被压倒而无法站起来或行动。
使用场景
偃伏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人的行为或状态。它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面对困难、压力或威胁时感到害怕或无法行动,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物因受到压迫或压倒而无法正常运作。例如,可以用偃伏来形容某人在面对强大的敌人时屈服或退缩,也可以用偃伏来形容某个行业或组织在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时无法生存或发展。
故事起源
偃伏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偃伏其上,不能兴也。”这句话形容了昭公面对困境时感到无助和无力行动的状态。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流传开来,用来形容人或物体因害怕、屈服或被压倒而无法站起来或行动。
成语结构
偃伏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偃”是动词,意为平躺;“伏”是动词,意为俯伏。
例句
1. 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偃伏在地,不敢发出任何声音。2. 在经历了失败后,他感到沮丧,只能偃伏在床上,不愿再起来。
记忆技巧
可以将“偃伏”这个成语与平躺在地上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平躺在地上,无法起来或站起来,就可以很容易地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偃伏相关的成语,例如“屈伏”、“俯首称臣”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害怕站在高处,感觉腿软,只能偃伏在地上。2. 初中生:考试前,我感到很紧张,只能偃伏在书桌上,无法集中精力学习。3. 高中生:比赛失败后,队员们沮丧地偃伏在地上,无法接受失利的事实。4. 大学生:面对就业压力,有些同学感到无助和迷茫,只能偃伏在床上,不愿面对现实。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