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牍背

拼音:dú bèi

注音:ㄉㄨˊ ㄅ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人有上书告 勃 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 长安 ,逮捕 勃 治之。 勃 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 勃 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牘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言狱吏于书板背面,书写文句,示 勃 以申辩之方。后用其事为遭受冤狱的典实。 宋 苏轼 《韩子华石淙庄》诗:“ 絳侯 百万兵,尚畏书牘背。” 清 钱谦益 《洮河石砚歌》:“岂知飞檄磨厓手,牘背相随狱吏书。”

基本含义
指文书的背面,比喻事情的真相或内幕。
详细解释
牍背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牍”指的是文书,特指纸张上写字的一面,“背”指的是背面。牍背成语比喻事情的真相或内幕,通常指的是隐藏在表面之下的事实或情况。
使用场景
牍背成语可以用于描述一些隐藏的事实或真相。在社交场合、工作环境或政治舞台上,当有人揭露了某个事件的真相,可以使用牍背成语来形容他揭开了事情的真相,让人们看清了事情的本质。
故事起源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了一个故事,说的是秦始皇时期,李斯因为有才干而受到重用,但是他的才干也带来了很多敌对势力的嫉妒。有一天,李斯被告发说他在写奏折时经常在纸背面写暗号,暗中传递消息给敌对势力。秦始皇得知后,派人调查,发现了李斯的确在纸背面写了一些字迹。但是当他们翻过纸背面时,却发现上面什么也没有写。秦始皇感到非常惊讶,认为李斯是个聪明人,能在纸背面写字,而不留下痕迹。并且,因为李斯没有写在纸的正面,所以他的暗号也没有被发现。从此以后,人们就用“牍背”来形容隐藏的事实或真相。
成语结构
主谓结构。
例句
1. 他们以为这个人很简单,但是他的牍背可不简单。2. 这个事件的牍背被揭开后,人们才了解到事情的真相。
记忆技巧
可以将“牍背”这个成语与隐藏的事实或真相联系起来。可以想象一张写有字的纸,正面看上去是空白的,但是当你翻过来看纸背面时,才会发现那些隐藏的字迹。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类似的成语,例如“真相大白”、“暗箱操作”等,这些成语都与隐藏的事实或真相有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诚实,不要在考试时偷看答案,那样就是牍背。2. 初中生: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他在考试前总是偷偷看答案,他的牍背最后被老师发现了。3. 高中生:政治课上,老师告诉我们要关注社会热点,不能只看到表面的东西,要了解事情的牍背。4.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我发现公司内部有一些不正当的交易,我觉得有必要揭露这些牍背。5. 成年人:这个政府在经济发展的背后隐藏了很多牍背,我们应该关注这些事情的真相。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