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仪举

拼音:yí jǔ

注音:ㄧˊ ㄐ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仪容举止。《新唐书·魏元忠传》:“ 元忠 始名 真宰 ,以诸生见 高宗 , 高宗 慰遣,不知谢而出,仪举自安。”

基本含义
指举止得体、庄重端正。
详细解释
仪举是由“仪容”和“举止”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表示一个人的举止得体,庄重端正,符合礼仪规范。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的仪态端庄、举止得体,特别是在正式场合或重要场合中。
故事起源
《汉书·礼乐志》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汉朝时期,刘邦临朝称帝,他的臣子们都非常担心他的举止不合礼仪规范。于是,其中一位臣子建议让刘邦学习周朝的礼仪,以便举止得体。刘邦听从了臣子的建议,通过学习礼仪,他的举止变得庄重端正,符合礼仪规范。后来,人们就用“仪举”来形容一个人的举止得体、庄重端正。
成语结构
由“仪容”和“举止”两个词组成。
例句
1. 他的仪举得体,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2. 在重要场合,我们应该注意仪举,不可随意行动。
记忆技巧
可以将“仪举”与“仪态举止”相联想,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仪态、礼仪相关的成语,如“礼尚往来”、“举止失措”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学校里,我们要注意仪举,不可随意乱动。2. 初中生:作为学生代表,我要保持仪举,给大家树立榜样。3. 高中生:参加高考要注意仪举,展现自己的风采和素质。4. 大学生:在社交场合,我们应该注重仪举,展现自己的修养和礼仪。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仪举”这个成语!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