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影射

拼音:yǐng shè

注音:ㄧㄥˇ ㄕㄜˋ

繁体:

基本解释

◎ 影射 yǐngshè
[hint at sth.else obliquely insinuate] 借此指彼;暗指(某事,某人)
把一团美意看作不良之心,捉鸡骂狗,言三语四,影射的发作了一场。——《醒世恒言》

近义词

暗射

英文翻译

1.allude to; hint obliquely at; insinuate

详细解释

(1).蒙混;假冒。《元典章·户部·立都提举司办盐课》:“如不为用心拘刷,纵令客旅达限不纳,夹带私盐,影射使用,从行省究治。”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不问仓实仓虚,假饶清官廉吏,被我影射片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九回:“京都 大栅栏 的同仁堂,本是几百年的老舖,从来没有人敢於影射他的招牌的。” 瞿秋白 《青年的九月》:“其实 中国 的富商,很少不是奸商,他们的本事在善于蒙混,巧于影射。”
(2).遮蔽。《水浒传》第八四回:“那 天山勇 在马上把了事环带住,趲马出阵,教两箇副将在前面影射着,三骑马悄悄直趲至阵前。”
(3).借此说彼,暗指某人某事。《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把一团美意,看作不良之心,捉鸡駡狗,言三语四,影射的发作了一场。”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八篇:“书中人物,几无不有所影射。”

基本含义
暗示或提到某个人、事物或情况,而不是直接说出来。
详细解释
影射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暗示或比喻的方式间接地表达某种意思。它常常用于文学作品、演讲或辩论中,以增添表达的深度和韵味。
使用场景
影射常常出现在文学作品、电影、戏剧、演讲和政治辩论等领域中。通过使用影射,可以让听众或读者去思考、揣摩,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作者的意图。
故事起源
关于影射的起源并没有具体的故事,它是一种修辞手法,早在古代文学中就有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射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
成语结构
影射是一个动词,由“影”和“射”两个字组成。
例句
1. 他在演讲中巧妙地使用了影射,让听众深思熟虑。2. 这部电影通过影射的方式,探讨了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影射这个词语。想象一个人站在黑暗中,用箭射向远处的目标,这个过程暗示了他的意图和目的。
延伸学习
如果想进一步学习影射的用法和技巧,可以阅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或参加相关的写作培训课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作文中使用了影射,让读者猜测我的意思。2. 初中生:这篇文章中的影射让我对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3. 高中生:老师鼓励我们在写作中运用影射,以增加文章的艺术性和表达力。4. 大学生:我们在讨论文学作品时,经常探讨作者使用影射的目的和效果。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