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毡毳

拼音:zhān cuì

注音:ㄓㄢ ㄘㄨ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氊毳”。1.我国古代北方及西南少数民族所穿毛织服装。《隋书·西域传·高昌》:“弃彼氊毳,还为冠带之国。”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时方五月中,﹝蛮人﹞皆被氊毳,臭不可邇。”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至其衣氊毳,食湩酪,仰茶忌痘,则 藏 民所同。”
(2).借指北方少数民族。 宋 苏轼 《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之三:“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鴂舌问 三苏 。” 宋 范成大 《合江亭》诗:“毡毳昔乱 华 ,车马隔中州。” 明 瞿佑 《归田诗话·多景楼》:“盖自 吴 晋 以来,立国於南者,恃 长江 天险,兢兢保守,北望中原,置之度外,况沙漠之境,毡毳之域哉。”

基本含义
形容人或物质质地坚硬、不可动摇。
详细解释
毡毳是指毛织品或毡制品,由于毡毳质地坚硬,不易变形,因此用来比喻人或物坚韧不拔,不可动摇。
使用场景
通常用于形容意志坚定,毫不动摇的人或事物,强调其坚强不屈的品质。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人的赞扬或对某事的评价。
故事起源
毡毳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卷七十九·孔子世家》中,原文为:“毡毳不可入,庙堂之器也。”这句话是指毡毳质地坚硬,不可弯曲,因此不能用来制作庙堂的器物。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为比喻人或事物坚韧不拔的意义。
成语结构
毡毳是一个形容词,由两个相同的词语组成,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1. 他的意志像毡毳一样坚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持下去。2. 这个项目经过多次考验,证明了它的可行性和毡毳的品质。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毡毳的质地坚硬,不易变形的特点,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可以想象一个人或物质像毡毳一样坚韧不拔,不可动摇的形象。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如“铁石心肠”、“坚如磐石”等,它们都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坚强不屈的品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毅力就像毡毳一样,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坚持下来。2. 初中生:只有毡毳般的意志,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3. 高中生:面对挑战,我们要拥有毡毳的品质,永不退缩。4. 大学生:只有毡毳一样的信心和毅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