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草野

拼音:cǎo yě

注音:ㄘㄠˇ ㄧㄜˇ

繁体:

基本解释

◎ 草野 cǎoyě
(1) [wasteland;wilderness]∶荒野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汉书·李广苏建传》
(2) [among the people]∶喻指民众中间、乡间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王充《论衡》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 草野 cǎoyě
[coarse and crude] 粗俗鄙陋

近义词

草泽、草莽

英文翻译

1.(民间) among the people; nongovernmental

详细解释

(1).野草丛生的地方;荒凉的原野。 三国 魏 曹植 《泰山梁甫行》:“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於草野。” 唐 柳宗元 《贞符》:“披披藉藉,草野涂血。” 宋 王安石 《上时政书》:“虽或仅得身免,而宗庙固已毁辱,而妻子固以困穷,天下之民,固以膏血涂草野。” 潘漠华 《草野》诗之三:“但那时,青年又抆着泪踯躅在草野。”
(2).乡野;民间。与“朝廷”相对。 汉 王充 《论衡·书解》:“知屋满者在宇下,知失政者在草野,知经课者在诸子。” 唐 柳宗元 《送崔子符罢举》诗序:“僕智不足而独为文,故始见进而卒以废,居草野八年。” 明 何景明 《祭亡兄东昌公文》:“然弟薄弱不堪世事,歷官五年,寡合少朋……又多疾,益疏宦志,兹得告归,自甘草野。” 胡适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在文学的方面,也有同样的需要。庙堂的文学固可以研究,但草野的文学也应该研究。”
(3).指平民百姓。《明史·田寿民传》:“此何等事,在朝者不言而草野言之,吾辈愧死矣。” 清 洪昇 《长生殿·献饭》:“满朝臣宰,一味贪位取容……草野怀忠,直指出逆藩奸相。” 何大庚 《全粤义士义民公檄》:“恭维天朝大统,岂容裂土以与人。而草野效忠,但知杀贼而报国。”
(4).粗俗鄙陋。《韩非子·说难》:“虑事广肆则曰草野而倨侮。” 陈奇猷 集释:“此文谓谋虑远而放纵无所收束,则曰鄙陋而倨傲侮慢也。” 宋 叶适 《国子监主簿周公墓志铭》:“士或不脱草野,避忌疎略,此浅陋之罪也。”《儒林外史》第三七回:“我草野之人,我那里去见那国子监的官府。”

基本含义
指在草地上奔跑,形容自由自在、毫无拘束的状态。
详细解释
草野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在自然环境中自由自在、毫无拘束的状态。它通常用于表达个人或团体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尽情展现自己的特点和能力。
使用场景
草野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各种情况,例如,一个孩子在草地上奔跑玩耍,可以形容为“在草野中尽情奔跑”。另外,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或团体在工作或学习中没有束缚,自由发挥的状态。
故事起源
草野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诗歌中。在古代的诗歌中,草野常常被用来形容自然环境中的自由和宽广。后来,这个词语逐渐演变为成语,用来形容个人或团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由自在。
成语结构
草野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草”表示草地,而“野”表示广阔的地方。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形容自由自在、毫无拘束的状态。
例句
1. 孩子们在草野中尽情奔跑,笑声回荡在整个校园。2. 在这个创新的团队中,每个人都可以在草野中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自己在草地上奔跑,感受自由自在的感觉,将这种感觉与草野这个成语联系起来,有助于记忆。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草野相关的成语,如“草木皆兵”、“草长莺飞”等,可以进一步丰富对于自由自在状态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在草野上放风筝,感觉像是自由的小鸟。2. 初中生:放暑假的时候,我和朋友们经常去草野里玩耍,真是开心极了。3. 高中生:在大学里,我希望能够在草野中追寻自己的梦想,不受任何束缚。希望这个关于“草野”词语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