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苟辞

拼音:gǒu cí

注音:ㄍㄡˇ ㄘ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1).谄媚之言。 唐 元结 《元鲁县墓表》:“未尝求足而言利,苟辞而便色,不颂之何以诫贪猥佞媚之徒也哉!”
(2).随便推辞。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形影身心诗》:“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

基本含义
苟且敷衍的言辞。
详细解释
苟辞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苟”指为了眼前的利益而苟且敷衍,不认真思考;“辞”指言辞、语言。苟辞的含义是指敷衍塞责的言辞,不真实、不负责任的言辞。
使用场景
苟辞常用于批评和讽刺他人在言辞上敷衍搪塞、不真实不负责任的行为。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回答问题时不严谨、不真实、不负责任的态度。
故事起源
苟辞最早出现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原文是“苟且而已矣,不可长也”。后来演变成了现在的成语“苟辞”。这句话是指淮阴侯刘邦在答复朝廷对他的问候时,敷衍塞责地说了这句话。后来,人们用“苟辞”来形容言辞敷衍、不真实、不负责任的行为。
成语结构
苟辞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1. 他在面试时只是苟辞应付,没有真正回答问题。2. 这份报告只是苟辞而已,没有提供实质性的信息。
记忆技巧
可以将“苟辞”与“敷衍搪塞”、“不真实不负责任”的意思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说话时苟且敷衍、不真实不负责任的样子。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苟辞相关的成语,如“苟且偷生”、“敷衍塞责”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问我问题,我不能苟辞应付,要认真回答。2. 初中生:他考试没有好好准备,只是苟辞应付考官,所以没有考好。3. 高中生:政府官员在会议上苟辞塞责,没有给出解决问题的实质性方案。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