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公言

拼音:gōng yán

注音:ㄍㄨㄙ ㄧㄢˊ

繁体:

基本解释

(1).公开谈论。《史记·孝文本纪》:“ 宋昌 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魏书·刘昶传》:“ 高祖 曰:‘国家本来有一事可慨。可慨者何?恒无公言得失。’” 明 唐顺之 《钝斋吴公墓碣铭》:“独念先君性刚直,耻为譎祕媕婀之态,其遇事虽不关己利害,亦公言激发无所避。”
(2).公众的言论。 唐 韩愈 《原道》:“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明 杨慎 《词品·吴梦窗》:“ 阴 君 焕 序其辞云:求辞於吾 宋 ,前有 清真 ,后有 梦窗 。此非 焕 之言,四海之公言也。”

基本含义
公开说出的话语或言论。
详细解释
公言是指公开说出的话语或言论,通常用来表示言行坦率、真实无欺。这个成语强调了说话人要有诚信,言出必行,不言而喻。
使用场景
公言常用于正式场合,特别是在政治、商业或法律领域中。它可以用来表达一个人言行一致,言出必行的品质,也可以用来警示他人要言行一致,言出必行。
故事起源
公言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故事讲述了公元前225年,秦国的平原君因为在秦国内掣肘太多,决定投奔楚国。在他离开秦国之前,他曾向秦王发誓,说他不会投奔任何敌对国家。然而,当他到达楚国后,他却向楚国的君主表示他是为了报复秦国才来的。他的言行不一致,引起了楚国君主的怀疑,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和悲惨的结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言行一致,言出必行。
成语结构
公言是一个形容词+名词的结构,其中“公”表示公开、明确的意思,“言”表示言论、话语。
例句
1. 他一向以公言为准则,从不说谎。2. 作为一名政治家,他的公言和行动总是一致的。3. 在商业谈判中,重要的是要言行一致,言出必行。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公言”与“言行一致”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公开说出的话语与他的行为完全一致,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公言”相关的成语,如“言而无信”、“信口开河”等。这些成语都与言行一致、诚信相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教导我们要言行一致,言出必行。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不说谎话,要有公言。3. 高中生:在学校的演讲比赛中,他以真实、坦率的公言赢得了观众的赞赏。希望这个学习指南对你有帮助!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