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子衿

拼音:zǐ jīn

注音:ㄗㄧˇ ㄐㄧㄣ

繁体:

基本解释

(1).《诗·郑风》篇名。《诗序》以为刺“学校废”,谓“乱世则学校不脩焉”。 朱熹 集传则说“此亦淫奔之诗。”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汲汲於进趋,悒闷於否滞者,岂能舍至易速达之通涂,而守甚难必穷之塞路乎!此川上所以无人,《子衿》之所为作,愍俗者所以痛心而长慨,忧道者所以含悲而頽思也。”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二:“鸣鸟薎闻,《子衿》不作。”
(2).《诗·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毛 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后因称学子、生员为“子衿”。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北场口语之多》:“然向来被议者,主试皆南人,举子皆胄监,岂畿辅子衿,皆曾史耶?”

基本含义
指年少时期的衣领,比喻人的品行、性格或才能等在年轻时就显露出来。
详细解释
子衿是由“子”和“衿”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子是指年少时期的男子,衿是指衣领。成语子衿比喻一个人在年轻时就展现出的品行、性格或才能等。它强调了一个人的早期表现可以预示着他的未来发展。
使用场景
子衿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展现出的才能或品行。在教育领域,可以用来表扬学生在学业上的优异表现。在评价一个人的素质时,也可以用子衿来形容他年轻时就显示出的优秀品质。
故事起源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讲述了齐襄公时期,有一个年轻的公子叫子衿,他年纪轻轻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品行。这个故事使得“子衿”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年轻人的出色表现。
成语结构
成语子衿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子”和“衿”。
例句
1. 他年轻时就展现出了出色的领导能力,真是个子衿之才。2. 这位年轻的科学家在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可谓子衿之材。
记忆技巧
可以将“子衿”联想成一个年轻人穿着一件衣服,衣领上有一个“子”的字样,表示这个人在年轻时就有出色的品行和才能。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和文章来进一步了解子衿的含义和用法。同时,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早霞满红楼”、“早慧”等,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弟弟才上小学就得了全校第一名,真是个子衿之才。2. 初中生:这位同学虽然年纪小,但他的作文写得非常出色,可谓是个子衿之才。3. 高中生:他在学校的领导岗位上表现出色,被老师称为子衿之材。4. 大学生:他虽然年轻,但在研究领域有着非凡的才华,真是个子衿之才。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