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逸德

拼音:yì dé

注音:ㄧˋ ㄉ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1).犹失德。《书·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 孔 传:“逸,过也。天王之吏为过恶之德,其伤害天下,甚於火之害王。”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太宗 承之以聪武, 真宗 守之以谦仁,以至 仁宗 、 英宗 ,无有逸德。” 元 王恽 《苦热叹四十六韵》:“乾坤堕炽瓮,逸德骇天吏。” 清 方苞 《周公论》:“凡羞行暴德逸德之人,皆乘时而思逞。”
(2).谓马具有善于奔跑的品质。 宋 苏轼 《书韩干<牧马图>》诗:“奇姿逸德隐駑顽,碧眼胡儿手足鲜。”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操守良好。
详细解释
逸德是由“逸”和“德”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逸指逸乐、逸游,表示闲暇自在,不受拘束;德指道德、品德,表示行为端正、为人正直。逸德结合起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操守良好。
使用场景
逸德常用于赞美一个人的品德高尚,用来形容那些有修养、有道德的人。可以用于表扬别人的行为规范,也可以用于自我要求,提醒自己要保持高尚的品德。
故事起源
逸德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史记·留侯世家》中的一段故事。故事中,刘邦因为在长安的宫廷生活过于奢侈,被质疑是否适合做皇帝。刘邦听到后感到惭愧,决定离开长安,去陈留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他的朋友留侯劝他留在长安享受逸乐,但刘邦却说:“逸乐者,不义之道也。我为天下之主,当以德义为本。”这段故事表达了刘邦弃逸乐而追求德义的决心,逸德也由此得名。
成语结构
逸德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语组成,形式上属于形容词性成语。
例句
1. 他一直秉持着逸德的行为准则,深受同事们的尊敬。2. 这位老师不仅教学有方,而且为人正直,真是个逸德之人。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逸”字联想为逍遥自在、闲暇自在的意象,将“德”字联想为道德、品德高尚的意象。这样,可以形象地理解逸德的意思。
延伸学习
想要深入了解逸德的意义,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道德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的班长是个逸德之人,总是帮助同学们解决问题。2. 初中生:老师说我们要培养逸德,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3. 高中生:逸德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时刻保持自己的品德高尚。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们应该注重培养逸德,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