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格碍

拼音:gé ài

注音:ㄍㄜˊ ㄞˋ

繁体:

基本解释

阻碍,障碍。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访风俗》:“恐所闻不实与格碍难行,适足长宵人之志。” 清 林则徐 《批司道会详核议设局收缴鸦片章程》:“如此办理,有无格碍,仰再会议详覆,并録报督部堂、抚部院,仍候批示。”

基本含义
指因观念、习惯或制度的不同而产生的阻碍或障碍。
详细解释
格碍是由“格”和“碍”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格”表示限制、规定,指人们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受到的制约;“碍”表示阻挡、妨碍,指在某些情况下,由于观念、习惯或制度的不同而导致的障碍。因此,格碍指因为思想观念、习惯或制度的不同而产生的阻碍或障碍。
使用场景
格碍常用于描述由于不同的观念、习惯或制度而导致的阻碍。它可以用来指代人们在沟通、合作、交流等方面遇到的困难,也可以用来描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障碍。例如,两个国家之间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交流困难就可以用格碍来形容。
故事起源
格碍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淮南子·说林训》这本书中。在古代,人们认为天地万物都有一定的规律和秩序,人们的行为也应该遵循这些规律。如果有人的行为违背了这些规律,就会遭到阻碍。因此,格碍这个成语就形象地描述了因为观念、习惯或制度的不同而导致的阻碍。
成语结构
格碍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格”是动词,“碍”是宾语。
例句
1. 由于两国的法律制度不同,双方在合作中遇到了一些格碍。2. 他们之间的沟通受到了文化差异的格碍。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格”理解为限制、规定,将“碍”理解为阻挡、妨碍,从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另外,可以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帮助记忆,比如两个国家之间因为文化差异导致的交流困难。
延伸学习
学习更多与格碍相关的成语,比如“格物致知”、“格局”等,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中关于规则、秩序和思维方式的概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同学之间没有格碍,我们能够很好地合作完成任务。2. 初中生:因为家庭条件的差异,他在选择学习方式上受到了一些格碍。3. 高中生:不同地区的学生之间在交流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格碍。4. 大学生:在国际交流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会遇到一些格碍。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