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忽怳

拼音:hū huǎng

注音:ㄏㄨ ㄏㄨㄤˇ

繁体:

基本解释

(1).亦作“ 忽荒 ”、“ 忽恍 ”、“ 忽慌 ”。(1)谓似有似无,模糊不分明。《老子》:“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忽怳。” 汉 贾谊 《鵩鸟赋》:“释智遗形,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 汉 扬雄 《〈法言〉序》:“神心忽恍,经纬万方。”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而其道密微,寂寥忽慌,无形可以见,无声可以闻。” 章炳麟 《徵信论下》:“从是讎质自离者,诚有可知,亦或忽怳如不可知。”(2)指天空。《淮南子·人间训》:“翱翔乎忽荒之上,析惕乎虹蜺之间。”《文选·班固〈答宾戏〉》:“应龙潜於潢污,鱼黿媟之,不覩其能奋灵德,合风云,超忽荒而躆昊苍也。” 李善 注:“ 项岱 曰:忽荒,天上也。” 三国 魏 阮籍 《答伏义书》:“跃踸踔,陵忽慌,从容与道化同逌,逍遥与日月并流。”(3)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唐 孙樵 《骂僮志》:“忽怳乎若病酲之未醒,茫洋若痴人之暝行。”
(2). 黄帝 臣名。善忘之人。《淮南子·人间训》:“故 黄帝 亡其玄珠,使 离珠 、 剟 索之,而弗能得之也,於是使 忽怳 而后得之。” 高诱 注:“ 忽怳 , 黄帝 臣也; 忽怳 ,善忘之人。”

基本含义
形容心情慌乱、恐惧不安。
详细解释
忽怳是由形容词“忽”和动词“怳”组成的成语。忽怳形容人的心情慌乱、恐惧不安,通常因为突发的事情或意外的情况引起。这个成语强调心情的突然变化和紧张感。
使用场景
忽怳常用于描述人在遇到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时的心理状态。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比如考试前的紧张、遇到危险时的惊恐等。
故事起源
关于忽怳的具体故事起源尚不明确,但可以通过成语的组词来推测其含义。忽怳的“忽”意为突然、快速,而“怳”意为惊慌、害怕。由此可以猜测,忽怳一词可能来源于人们在突发情况下的紧张和恐惧的表现。
成语结构
忽怳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忽”和“怳”。
例句
1. 考试前的紧张让他忽怳不安。2. 突然听到大声的巨响,他忽怳地站起来看个究竟。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忽怳”与“突然惊慌”联系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自己在突发情况下感到慌乱和恐惧,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更多与“忽怳”相关的成语,如“怳然失色”、“忽然”等,以扩展对这个主题的学习。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突然下雨,同学们都忽怳地跑回教室。2. 初中生:听到爆炸声,大家都忽怳地四处逃窜。3. 高中生:考试前的紧张让我忽怳不安,无法集中注意力。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