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风示

拼音:fēng shì

注音:ㄈㄥ ㄕ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晓谕;教诲;告诫。《汉书·礼乐志》:“况於圣主广被之资,修起旧文,放 郑 近雅,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於以风示海内,扬名后世。” 宋 曾巩 《抚州颜鲁公祠堂记》:“二君独能追公之节,尊而祠之,以风示当世,为法令之所不及,是可谓有者也。” 清 恽敬 《黄太孺人墓表》:“然古列女之贤者,天下皆绘画之,鐫於庙垣,刻於墓闕,凡以风示后世而已。” 孙中山 《讨袁檄文》:“亦以 民国 初立,旧污未殄,首行揖让,风示天下,树之楷模。”
暗示,用言语示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娥》:“ 青娥 知之,中情皇急,阴使腹心者风示媪。媪悦,託媒往。”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八:“他在 日本 也见过几个要人,总不得要领,如今又遇着这退去之风示,更不得不急急离开 日本 ,前往 加拿大 。”

基本含义
风示指的是风吹草动、风声鹤唳等现象,用来比喻一举一动或言行举止透露出的信息或暗示。
详细解释
风示源自于《左传·宣公十三年》,原文是“风示而不雨”,意思是风吹草动但没有下雨,用来形容表面上有动静但实际上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变化。后来逐渐演变为指示或暗示的意思。
使用场景
风示常常用于形容言行举止中所透露出的信息或暗示,可以用于描述人们的行为、态度、意图等。在社交场合或商务谈判中,观察对方的风示可以帮助了解其真实意图,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
故事起源
风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左传》。在《左传·宣公十三年》中,描述了一个国君利用风示来判断敌军动向的故事。故事中,国君观察到风吹动了周围的草木,但并没有下雨,从而得出结论敌军并未真正行动。这个故事后来被引申为成语风示,用来比喻表面上有动静但实际上没有实质性变化。
成语结构
风示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风”表示风,表示变化;“示”表示示意、指示。
例句
1. 他的风示透露出他对这个提议的不满。2. 这个人的风示让我感到他对我不太友好。
记忆技巧
可以将“风示”拆解为“风”和“示”,联想到风吹草动,表示一种信息或暗示的意思。可以通过想象风吹动草木的画面来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相关的成语,如风起云涌、风马牛不相及等,以扩展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的风示预示着明天会下雨。2. 初中生:老师的风示让我们知道她对我们的期望很高。3. 高中生:他的风示透露出他对这个问题的态度。4. 大学生:通过观察市场的风示,我们可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