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放春

拼音:fàng chūn

注音:ㄈㄤˋ ㄔㄨㄣ

繁体:

基本解释

(1).谓春天花木萌发生长。 唐 杜甫 《留别公安太易沙门》诗:“沙村白雪仍含冻,江县红梅已放春。” 明 何景明 《冬至》诗:“簷前白日不觉晚,山下寒梅俱放春。”
(2).旧时寒食节前的一种游春活动。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放春》:“ 蒋苑使 有小圃,不满二亩,而花木匼匝,亭榭奇巧。春时悉以所有书画、玩器、冠花、器弄之物罗列满前,戏效关扑……且立标竿、射垛及鞦韆、梭门、鬭鷄、蹴踘诸戏事,以娱游客。衣冠士女至者,招邀杯酒,往往过禁烟乃已。”

基本含义
指春天到来时,大地回春,百花盛开的景象。
详细解释
放春是一个比喻,形容春天到来时大自然的复苏和生机盎然的景象。它表达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意境。
使用场景
通常用于形容春天的景象或者比喻事物的复苏和充满生机。
故事起源
放春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南朝宋梁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一书中。在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在春天的时候,看到大地回春,花开如海,感叹道:“春天来了,大地放春了。”这个故事传播开来后,人们开始使用“放春”来形容春天的美丽景象。
成语结构
主要由动词“放”和名词“春”组成。
例句
1. 春天来临,大地放春,鸟语花香,美不胜收。2. 这个小镇在春天时总是充满生机,仿佛大地都在放春。3. 冬天的河流在春天融化,放春之后,水面上漂浮着一片片冰块。
记忆技巧
可以将“放春”与春天的场景联系起来,想象大地复苏,百花盛开的美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春天相关的成语,例如“春暖花开”、“踏春”、“迎春”等,以丰富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春天来了,大地放春,我们可以放风筝了!2. 初中生:春天是大自然的复苏时刻,大地放春,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3. 高中生:春天的大地放春,万物复苏,给人们带来美好的希望和期待。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放春”这个成语。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