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二三君子

拼音: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èr sān jūn zǐ ㄦˋ ㄙㄢ ㄐㄩㄣ ㄗㄧˇ

二三君子 

犹二三子。《国语·周语中》:“相 晋国 必大得诸侯,劝二三君子必先导焉,可以树。”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与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废遗。” 唐 包佶 《献题诸判官厅壁》诗:“六十老翁无所取,二三君子不相遗。”

基本含义
指品行高尚、有道德修养的人,也可以指两三个志同道合的朋友。
详细解释
二三君子是由“二”、“三”、“君子”三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二”和“三”表示数量,一般指两三个人;“君子”指的是有高尚品德、有修养的人。二三君子的意思是指品行高尚、有道德修养的人,也可以指两三个志同道合的朋友。
使用场景
二三君子一词常用于形容有品德高尚、有修养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两三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此外,二三君子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小团体中的几个核心成员,他们在团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故事起源
二三君子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中,是孔子对于学生的称呼。后来,二三君子逐渐演变为指品德高尚的人或者志同道合的朋友。
成语结构
成语“二三君子”的结构比较简单,由“二”、“三”和“君子”三个词组成。
例句
1. 他们三个人真是二三君子,一起做事效率很高。2. 这个社团里有一群二三君子,他们一起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二三君子”与“品行高尚、有修养的人”或者“两三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进行联想,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如果想要更深入地了解二三君子成语的使用和相关知识,可以阅读《论语》等相关文献,了解孔子对于二三君子的理解和教诲。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有几个二三君子,他们总是很有礼貌,不欺负别人。2. 初中生:我和我的两个朋友是二三君子,我们一起学习,互相帮助,一起进步。3. 高中生:在班级里,有一些二三君子,他们在学习上总是很用功,成绩也很好。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