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野蛮

拼音:yě mán

注音:ㄧㄜˇ ㄇㄢˊ

繁体:

基本解释

◎ 野蛮 yěmán
(1) [uncivilized;savage]∶不文明
野蛮行为
(2) [barbarous;cruel]∶蛮横残暴
野蛮的屠杀

近义词

蛮横、霸道、强横、粗暴、横暴、强暴、凶恶、粗鲁、粗犷、强悍、粗野

反义词

文明、开化、仁慈

英文翻译

1.(不文明) uncivilized; uncultivated; savage
2.(蛮横残暴) barbarous; cruel; brutal; inhuman

详细解释

(1).不文明;没有开化。 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第一章:“常任首领之有大功於本羣者,威德巍巍,慴服羣类,及其死也,以为神而祀之,而其子孙又利用野蛮时代之宗教迷信也。” 胡适 《美国的妇人》:“那些外国传教的人,回到他们本国去捐钱,到处演说我们 中国 怎样的野蛮不开化。” 巴金 《利娜》上篇:“他很少笑过,也不爱玩,又不肯跳舞。总之,他好像是一个野蛮人。”亦指没有开化的人。《水浒后传》第二回:“﹝ 毛豸 ﹞笑道:‘娘子,我这孩子刚刚满月,撞到野蛮这担东西送上门,值一二千两银子,也是彩头。’” 鲁迅 《故事新编·起死》:“你敢动手?这不懂哲理的野蛮!”
(2).蛮横。 毛泽东 《反对本本主义》:“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
(3).指蛮横的行为。 萧三 《毛泽东同志的青少年时代和初期革命活动》三九:“代表们叫工人们全体立即蹲下,说:‘我们只是为了要一碗饭吃,赤手空拳,不是什么造反。你们有卫兵,举‘大令’,要杀人,看是谁动野蛮!’”

基本含义
指行为粗野、没有礼貌,缺乏文明修养的行为态度。
详细解释
野蛮一词起源于古代,最初用来形容野性、粗野的动物。后来,这个词逐渐扩展到形容人的行为,特指行为粗鲁、没有礼貌的人。野蛮的行为通常违背社会公德,缺乏文明修养,给他人带来困扰或伤害。
使用场景
野蛮这个词语常用于形容某人的行为粗暴、没有礼貌,或者用于批评某人的行为违背常理、不讲道理。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于文学作品、演讲等场景。
故事起源
野蛮一词最早见于《左传》中,记载了齐国公子无野蛮的故事。据说,公子无野蛮是齐国国君齐桓公的儿子,他在年幼时就表现得非常粗野、没有礼貌,不尊重他人。后来,他通过学习和修养,逐渐改正了自己的行为,成为了一个有教养、有修养的人。因此,野蛮一词常用来形容粗鲁无礼的行为。
成语结构
野蛮是一个形容词,可以修饰人或行为。
例句
1. 他的行为太野蛮了,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2. 这个小孩很野蛮,经常打闹捣乱。3. 在社交场合,应该避免野蛮的言辞和行为。
记忆技巧
可以将野蛮这个词与粗鲁、没有礼貌的行为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野外肆意破坏、砍伐树木,毫不顾及生态环境的样子,以帮助记忆该词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野蛮相关的成语,如野心勃勃、野人献花等。同时也可以学习与礼貌、修养相关的成语,如文明礼貌、修身养性等,以帮助提升自己的修养和文明素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为真野蛮,总是推搡别人。2. 初中生:她对待别人的态度非常野蛮,经常嘲笑他人。3. 高中生:这个电影中的反派角色非常野蛮,对待他人毫不留情。4. 大学生:我们应该远离野蛮的行为,树立文明的社会风尚。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