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注脚

拼音:zhù jiǎo

注音:ㄓㄨˋ ㄐㄧㄠˇ

繁体:

基本解释

◎ 注脚 zhùjiǎo
[footnote;note;annotation] 解释书中字句的文字
六经皆我注脚。——《宋史·陆九渊传》

近义词

表明、评释、解释、解说、讲明、证明、注解、注明、阐明、声明、说明、诠释、注释

英文翻译

1.footnote; bottom note; subscript

详细解释

见“ 注脚 ”。
亦作“ 注脚 ”。1.解释字句的文字。 唐 于义方 《黑心符》:“《黑心符》微伤大雅,要自伤弓惊饵之言,留之为《颜氏》下一注脚。” 宋 朱熹 《答吕子约书》:“所论甚善,末后注脚尤好。”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王郇公封国年月》:“得此考证,不特可补史文之闕,并足为《图经续记》注脚也。”
(2).泛指解释、说明。 秦牧 《长街灯语·我们需要传记文学》:“传记文学所具有的巨大的吸引力,可以从这一段话中找到注脚。”
解释字句的文字。 宋 陆九渊 《语录》卷上:“学苟知本,六经皆我註脚。” 清 颜星 《重刊<颜氏家训>小引》:“悚敬操持,不徒作语言文字观,则六经子史,皆《家训》註脚也。” 邹韬奋 《信箱·变了什么花样?》:“在旁人或以为你一向思虑周密,独于此文把最要紧的一个註脚竟会疏略,不免予人以造谣的机会了。”

基本含义
指在书籍、文章等的末尾加上注解或解释。
详细解释
成语“注脚”是指在书籍、文章等的末尾加上注解或解释。它是用来解释或补充前文的内容,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解释或补充说明某个事物或观点的过程。在写作或口语中,可以使用成语“注脚”来表示给予补充解释或说明的意思。
故事起源
成语“注脚”来源于古代书籍中的注解方式。古代的书籍多数没有标点符号和分段,为了方便读者理解,作者会在末尾加上注解或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意思。
成语结构
成语“注脚”的结构是“注”和“脚”两个字组成,其中,“注”表示注解,解释,“脚”表示末尾。
例句
1. 这本书的注脚非常详细,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2. 在这篇文章的末尾,作者加上了一些注脚,解释了一些专业术语的含义。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成语“注脚”。可以想象在书籍的末尾,有一双“脚”在“注”解释或补充前文的内容。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成语的使用方法和意义,可以阅读相关的语言学习资料或词典。通过不断积累和运用成语,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在课本上写了一些注脚,帮助我们理解生字词的意思。2. 初中生:这篇文章的注脚非常详细,让我更好地理解了作者的观点。3. 高中生:在阅读一本古代文学作品时,我遇到了很多生字词,幸好有注脚可以帮助我理解。4. 大学生:在写论文时,我会在末尾加上一些注脚,解释一些专业术语的含义。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