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辨复

拼音:biàn fù

注音:ㄅㄧㄢˋ ㄈ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科举时代士人因犯法革去功名,后由于申辩而得以恢复,谓之“辨復”。辨,通“ 辩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鬼怪·奇鬼》:“ 吴 士 曹蕃 ,以礼经魁丁酉京兆,为座师 焦太史 所累被罚,来京辨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神女》:“家中田产荡尽,而衣巾革褫,冀其可以辨復,於是携囊入郡。”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书痴》:“ 郎 既释,远求父门人书,得从辨復。是年秋捷,次年举进士。”

基本含义
辨别真伪,辨明是非。
详细解释
辨复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辨”意为辨别,判断;“复”意为回答,答复。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辨别真伪,辨明是非,回答问题或解决疑惑。
使用场景
辨复常用于形容人能够准确判断事物的真相,能够明辨是非,回答问题或解决疑惑的能力。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夸奖他人的聪明才智和敏锐观察力。
故事起源
据传,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战国时期的齐国。当时,有一位名叫公孙贾的人,他非常聪明而且善于辨别真伪。有一天,齐国的国王遇到了一个难题,无法解决。于是他找到了公孙贾,希望他能够给出正确的答案。公孙贾仔细辨别,回答了国王的问题,解决了难题。从此以后,人们用“辨复”来形容具有类似才智和能力的人。
成语结构
成语“辨复”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辨”和“复”。这两个字都有独立的意义,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含义。
例句
1. 他的观察力非常敏锐,能够辨复是非。2. 这个问题很难,需要你的辨复能力来解决。
记忆技巧
记忆成语“辨复”的方法可以是:将“辨”字与“辨别”联系起来,表示辨别真伪;将“复”字与“回复”联系起来,表示回答问题或解决疑惑。
延伸学习
学习其他与“辨复”相关的成语,如“辨明是非”、“辨证”等。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拓展词汇量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教我们要辨复是非,不能随便相信别人说的话。2. 初中生:我在辩论比赛中通过辨复对方的观点,成功驳斥了他们的错误观点。3. 高中生:学习历史需要辨复各种史料,了解真实的历史事件。4. 大学生:大学生要具备辨复能力,不被虚假信息所欺骗。希望这个关于“辨复”的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