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附见

拼音:fù jiàn

注音:ㄈㄨˋ ㄐㄧ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谓见于正本的附录或正传的附传。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蜀本》:“既不知所出,未敢臆説,姑附见于此。” 刘知几 《史通·列传》“ 召平 纪信 ” 清 浦起龙 通释:“《汉书》 召平 附见《萧何传》, 纪信 附见《项籍传》。”

基本含义
表示在信件或文件结尾时,附上所需的证明材料。
详细解释
附见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附”意为“附加”,“见”意为“看到”。在古代,人们在写信或文件的结尾时,常常会附上所需的证明材料,以便对方能够了解信件的内容或文件的依据。因此,附见成为了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用于表示附加的材料或证明。
使用场景
附见成语主要在正式的书信或文件中使用,特别是在需要附上相关证明材料时。例如,在请求信、申请书、合同、报告等文件中,可以使用附见来说明附加的文件或证明。
故事起源
关于附见成语的具体起源并没有明确的故事,它是根据汉字的本义和用法形成的成语。在古代,人们在写信或文件时常常需要附上相关的证明材料,以增加信函或文件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成语结构
附见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1. 我在此附见我的身份证明,以证明我是合法的业主。2. 请附见您的银行对账单,以便我们核实您的收入情况。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附见成语:1. 将“附”字与“附加”联系起来,表示附加的意思。2. 将“见”字与“看到”联系起来,表示看到的意思。3. 将“附见”整体联想为在信件或文件结尾时附上所需的证明材料。
延伸学习
1. 了解其他与书信或文件有关的成语,如“披露”、“附注”等。2. 学习如何书写正式的信件或文件,并了解相关的礼仪和格式要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在信封上附见了一张小熊贴纸。2. 小学生:老师,我在作文中附见了一张地图,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3. 中学生:我在申请大学时附见了我的成绩单和推荐信。4. 大学生:我在投递简历时附见了我的个人陈述和证明材料。5. 成年人:我在申请贷款时附见了我的工资单和银行对账单。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