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割治

拼音:gē zhì

注音:ㄍㄜ ㄓ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指用外科手术治疗疾患。 谢觉哉 《不惑集·学习常谈》:“比如人身上生了疮疖,要割治,受不住割治的痛,疮疖不会消失且将发展。”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三家邻居》:“ 严一峰 先生发现自己患着慢性盲肠炎。他决定进医院去割治。”

基本含义
割治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成语,指的是治理国家时采取果断而严厉的手段,割除病症,使国家重新恢复健康和稳定。
详细解释
割治源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割据政策,如焚书坑儒、统一文字、修筑长城等,以割除异见和统一国家。因此,割治成为了指导国家治理的一种方式。
使用场景
割治常用于描述治理国家时采取果断而严厉的手段,通常用于正面评价。可以用于政治、历史、社会等方面的讨论中。
故事起源
割治的故事起源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治国策略。秦始皇采取了割据政策,通过割除异见和统一国家的措施,使国家重新恢复健康和稳定。
成语结构
割治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是“割”,第二个字是“治”。
例句
1. 在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时,政府必须采取割治的措施,割除不良因素,恢复经济稳定。2. 这个国家的领导人非常果断,他们采取了割治的手段,成功地解决了国内的安全问题。
记忆技巧
可以将“割治”与治理国家时的果断手段联系起来。可以想象一个医生在手术台上果断地割除病症,以恢复患者的健康。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历史中的其他治国策略和成语,如“铁腕治国”、“一刀两断”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想学好知识,就要采取割治的态度,割除懒惰和拖延的习惯。2. 初中生:在学校里,我们班级的班长经常采取割治的手段,解决班级内部的纷争和问题。3. 高中生:在历史课上,我们学习了秦始皇的割治政策,了解了他在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