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吠舍

拼音:fèi shè

注音:ㄈㄟˋ ㄕㄜˋ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 吠奢 ”。古 印度 四种姓之一,属第三级,多经商。 唐 玄奘 旅居 印度 时,吠舍已专指商贾。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三曰吠奢,商贾也,贸迁有无,逐利远近。”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三:“吠舍,古云毘舍,讹也。皆巨富多财,通於高贵或商旅博货,涉歷异邦,畜积资财,家藏珍宝或称长者,或封邑号者也。” 康有为 《大同书》丙部:“三曰吠舍,旧曰毘舍,为商贾,贸易有无者。”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言辞或行为无根据,毫无道理。
详细解释
吠舍一词源自佛教经典《大般若经》中的“吠舍牛”,意为“狂吠的牛”。成语中的“吠舍”指的是没有根据、没有道理的言辞或行为,形容人的言行荒谬可笑,没有任何依据和根据。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某人的言行荒谬可笑,没有任何道理和根据的情况下,以嘲笑或批评对方的行为。
故事起源
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吠舍牛的牛,它经常无缘无故地大声狂吠,让人感到非常恼火。这个故事被后人引申为形容人的言行没有根据,毫无道理。
成语结构
吠舍是一个双音节词语,由“吠”和“舍”两个字组成。
例句
1. 他说的话完全是吠舍,毫无根据。2. 这个理论毫无依据,简直就是吠舍之论。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吠舍牛的形象,想象一只牛无缘无故地大声狂吠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荒谬、无根据相关的成语,如“草木皆兵”、“无稽之谈”等,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解释太吠舍了,完全不符合事实。2. 初中生:老师讲的那个理论太吠舍了,根本没有科学依据。3.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论据太吠舍,无法令人信服。4. 大学生:对于这个问题,他的观点纯粹是吠舍之论,没有任何可取之处。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