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虎子

拼音:hǔ zǐ

注音:ㄏㄨˇ ㄗ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1).小虎、乳虎。《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三国志·吴志·吕蒙传》:“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2).喻勇健的男孩。《三国志·吴志·凌统传》:“二子 烈 封 ,年各数岁, 权 内养於宫,爱待与诸子同,宾客进见,呼示之曰:‘此吾虎子也。’”
(3).便壶。因形作伏虎状,故名。多以陶、瓷、漆或铜制作, 汉 代王室贵族亦有以玉为之者。 汉 、 魏 、 南北朝 古墓中常以虎子作为随葬品。《周礼·天官·玉府》“掌王之燕衣服,衽、席,牀、笫,凡褻器” 汉 郑玄 注:“褻器,清器、虎子之属。” 孙诒让 正义:“虎子,盛溺器,亦 汉 时俗语。” 汉 应劭 《汉官仪》卷上:“侍中……分掌乘舆服物,下至褻器虎子之属。”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苦雨见寄》诗:“唾壶虎子尽能执,舐痔折枝无所辞。” 章炳麟 《官制索隐》:“ 汉 初侍中,非奉唾壶,即执虎子。”

基本含义
指年轻有为、勇猛威武的人。
详细解释
虎子一词中的“虎”指代猛虎,象征着勇猛、威武的形象;“子”则是对人的称呼。虎子一词原本用来形容勇猛、威武的男子,后来也用来形容有为有能的人。
使用场景
虎子一词多用于褒义,用来赞美年轻有为、勇猛威武的人。可以用于形容有决心、有能力的年轻人,也可以用于形容有出色表现的人。
故事起源
虎子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传说故事《虎子与猴子》。故事中,猴子和虎子是好朋友,虎子身体强壮,勇猛威武,猴子则聪明灵活。他们一起经历了许多冒险,最终成功解决了问题。虎子一词由此成为形容有为有能的年轻人的代名词。
成语结构
虎子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形式简单明了。
例句
1. 他是我们村里的虎子,年轻有为,勇猛威武。2. 这位年轻的企业家是当之无愧的虎子,他的公司发展迅猛。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虎子”形象化地记忆,想象一个勇猛威武的年轻人,带着虎的形象。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更多与虎相关的成语,如“虎口拔牙”、“虎踞龙盘”等,以丰富对虎子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我们班级的虎子,总是勇敢地站出来帮助别人。2. 初中生:他是学校的虎子,不仅成绩优秀,还在各种比赛中获奖。3. 高中生:他是我们学校的虎子,拥有出色的领导能力,是学生会主席。4. 大学生:他是社团的虎子,组织各种活动都非常出色,深受大家喜爱。5. 成年人:他是公司的虎子,年轻有为,才华横溢,很快就得到了晋升。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