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院仕

拼音: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院仕-简介

院仕对“院士”的戏称。因新增的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百分之八十以上担当行政职务,故称院仕。12月初,两院院士新增选名单相继公布。中国科学院新增的35名院士中,八成是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现任官员;中国工程院新增的48名院士中,超过 85%是现任官员;工程院60岁以下新当选的院士中,均有校长、院长、董事长等职务,仅有一人例外——台湾云林科技大学的杨永斌只有“教授”头衔。

当权力主导一切,“官本位”根深蒂固,“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都是难免的事情,院士也会失真变异成“院仕”,活脱脱的成为高官俱乐部。

院仕-现状

在学术行政化的侵蚀无所不在的当前,出现这样的怪现状,相信很多人并不感到特别惊诧:既然权力可以通吃,手握权力者觊觎院士头衔,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吗?

院士变“院仕”,让公众满怀忧虑。一方面,“仕而优则学”的程度越深,越证明权力之手玩弄学术荣誉的肆无忌惮。学术环境被权力干扰面越大,常态的学术环境被污染就越深。因为在现有体制下,学术荣誉和头衔的获得,往往和优质高效的科研经费、科研环境获取息息相关;官员们挤压和掠夺本应属于真正学者的有限资源,损坏学术环境不说,还将造成宝贵资源的浪费。中国科技高层次创新呈现负增长态势的事实,就是明证。

另一方面,在权力通吃的情况下,“仕而优则学”必然伴随着“学而优则仕”。在官本位思维的驱动下,为了追求更高的行政级别,获得一些声名的学者们,往往都会在行政职务上有所谋。在行政岗位上,他们是否具备相应的管理才能,学术思维是否适应行政思维尚且不论,检视现实不难发现:那些一朝为官的学者们,有几位还能在学术上有更深的探索、更多的建树?

院仕-原因

院士变“院仕”,是学术行政化的狂欢。究其原因,问题不全出在当前的院士遴选制度上。诚如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所言,没有规定说官员就不能当选院士。可如果权力通吃变为学术成果“通吃”,所谓的院士评选标准和遴选过程,只能是形同虚设。而后者,正是我们忧虑所在。

所以,在诸如院士评选、名师评选中,除了对行政官员参选进行必要的限制之外,要想遏制学术行政化对学术伦理和底线的颠覆,其他制度构建应同步加快进行。比如,大学校长应该尽快实现职业化,对学术不端的零容忍制度应尽快施行,等等。

基本含义
指官员聚集在朝廷内,互相勾结、拉帮结派,以谋取私利的现象。
详细解释
院仕一词源于古代中国的官场,指的是官员们在朝廷内部组成派别,通过互相勾结、拉帮结派的手段来谋求个人私利。这种行为通常是违背公正和公平原则的,并且会导致朝廷内部的纷争和腐败现象。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官场中的不正之风和权力斗争。它可以用于讽刺和批评那些追求私利、忽视公共利益的官员们。
故事起源
院仕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用来形容齐国的官员们在宫廷内部的勾结行为。这个成语在明代被引申为指官场的腐败现象。
成语结构
这个成语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院”和“仕”。其中,“院”指的是宫廷或朝廷,而“仕”指的是官员。
例句
1. 这个单位的领导层形成了一个院仕,内部勾结,一心谋取个人利益。2. 官场上的院仕现象严重,使得政府无法有效地推动改革。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宫殿中的官员们互相勾结、拉帮结派,以谋求个人私利的场景。
延伸学习
了解中国古代官场的政治文化和官员的权力斗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班级里有些同学总是在考试前互相帮忙,我觉得他们像是一个院仕。
2. 初中生
政治课上老师讲到官场的腐败现象,我想到了院仕这个成语。3. 高中生:在历史课上,我们学到了古代官场的黑暗面,其中就包括院仕现象。4. 大学生:研究生院的教授们之间常常形成院仕,互相拉帮结派,争夺研究项目和资源。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