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互文

拼音:hù wén

注音:ㄏㄨˋ ㄨㄣˊ

繁体:

基本解释

(1).谓上下文义互相阐发,互相补足。《礼记·中庸》“吾説 夏 礼, 杞 不足徵也;吾学 殷 礼,有 宋 存焉” 唐 孔颖达 疏:“《论语》云:‘ 宋 不足徵也’,此云:‘ 杞 不足徵’,即 宋 亦不足徵。此云:‘有 宋 存焉’,则 杞 亦存焉,互文见义。”《南史·儒林传·司马筠》:“经传互文,交相显发。”《唐诗别裁集·王昌龄<从军行>之三》“ 秦 时明月 汉 时关” 清 沉德潜 注:“备 胡 筑城,起於 秦 汉 。明月属 秦 ,关属 汉 ,互文也。”
(2).指错综使用同义词以避免字面重复的修辞手法。 唐 刘知几 《史通·题目》:“ 子长 《史记》别创八《书》, 孟坚 既以 汉 为书,不可更标《书》号,改《书》为《志》,义在互文。”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错综成文例》:“《思齐篇》:‘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无斁,谓不见厌恶也;‘誉’与‘豫’通,《尔雅》曰:‘豫,乐也、安也。’言其俊士无不安乐也。‘豫’与‘无斁’互文见义,无厌恶则安乐可知,安乐则无厌恶可知。”
(3).指互有歧义的条文。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赦令》:“国家法令……宜令审细,毋使互文。” 唐 白居易 《论姚文秀打杀妻状》:“其律纵有互文,在理终须果断。”

基本含义
指文学作品之间相互参照、相互借鉴的现象。
详细解释
互文是指在文学作品中,通过引用、模仿、变形等手法,将其他文学作品的内容或形式融入其中,以达到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目的。互文可以是对前人作品的致敬,也可以是对前人作品的批判和反思。互文不仅仅存在于文学作品中,也可以在其他艺术形式中找到。
使用场景
互文常常出现在文学作品、电影、音乐、绘画等艺术创作中。作家、导演、音乐家等可以通过互文来加深作品的内涵,与读者、观众建立起共鸣和对话。
故事起源
互文的概念最早由法国文艺批评家罗兰·巴特提出,他认为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互文的概念在后来的文学批评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成语结构
互文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1. 这部小说与莎士比亚的戏剧互文,引发了读者对两者之间的关联的思考。2. 这首歌曲中引用了多首经典歌曲的旋律,展现了对前人音乐的致敬。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互文”拆分为“互”和“文”来记忆。互表示相互的意思,文表示文学作品。因此,互文可以理解为文学作品之间相互参照、相互借鉴的现象。
延伸学习
想要深入了解互文的概念和应用,可以阅读罗兰·巴特的《互文性》一书,以及相关的文学批评和艺术理论著作。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读那些互文的童话故事,因为它们让我想起了其他的故事。2. 初中生:这本小说与古代诗词互文,让我更好地理解了其中的意境。3. 高中生:这部电影通过互文的手法,将经典文学作品与现代社会联系起来,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思考。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