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游辞

拼音:yóu cí

注音:ㄧㄡˊ ㄘ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虚浮不实的言辞。 汉 刘向 《说苑·正谏》:“夫 越 腹心之疾,今信其游辞伪诈而贪 齐 ,譬犹石田无所用之。” 南朝 宋 裴駰 《<史记集解>序》:“删其游辞,取其要实,或义在可疑,则数家兼列。”《旧唐书·姜皎传》:“游辞枉陷,旋罹贬斥;严宪将及,殆见诛夷。”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汉武帝十三》:“取 安 之书而读之,原本 老氏 之言,而杂之以辩士之游辞。”
亦作“ 游词 ”。浮而不实的话。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殷中军 尝至 刘尹 所,清言良久, 殷 理小屈,游辞不已, 刘 亦不復答。”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若不达政体,而舞笔弄文,支离构辞,穿凿会巧,空骋其华,固为事实所摈,设得其理,亦为游辞所埋矣。”《北史·魏长贤传》:“﹝ 魏彦 ﹞以《晋书》作者多家,体制繁杂,欲正其紕繆,删其游辞,勒成一家之典。” 明 李贽 《复耿中丞书》:“屡欲附一书奉慰,第神绪忽忽,自心且不能平,而敢遽以世俗游词奉劝於公也耶?”

基本含义
指行走时的言辞,表示言辞巧妙,辞章有度。
详细解释
游辞一词源于《诗经·大雅·荡》:“游于四方,言无所容。”意为言辞自由流畅,善于辞令之间的游走,表达得体,不显得唐突或过分。
使用场景
游辞常用于形容演讲、辩论或写作时的辞章巧妙,用词得体,表达流畅。也可用于形容人的口才好,能够巧妙应对各种场合。
故事起源
游辞最早出现在《诗经·大雅·荡》中,形容了游走四方之人的言辞。后来,游辞逐渐被用来形容言辞巧妙的技巧。
成语结构
游辞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游”表示行走、流动,“辞”表示言辞、辞章。
例句
1. 他的演讲游辞流畅,引人入胜。2. 她的写作风格游辞悠扬,令人陶醉其中。
记忆技巧
可以将游辞记忆为“游走的辞章”,用于形容言辞巧妙,流畅自如。
延伸学习
学习游辞的同时,可以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如“辞章有度”、“巧言令色”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游辞使我感到很惊讶,他说话真的很厉害!2. 初中生:老师的游辞让我们全班都被深深吸引,我们都想学习他的口才!3. 高中生:在辩论比赛中,他的游辞技巧使他脱颖而出,赢得了比赛的冠军。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