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元正

拼音:yuán zhèng

注音:ㄧㄨㄢˊ ㄓㄥˋ

繁体:

基本解释

(1).正月元日。元旦。语出《书·舜典》:“月正元日, 舜 格于 文祖 。” 孔 传:“月正,正月;元日,上日。”《艺文类聚》卷七十引 汉 崔瑗 《三子钗铭》:“元正上日,百福孔灵。”《晋书·王导传》:“自后元正, 导 入,帝犹为之兴焉。” 唐 崔道融 《元日有题》诗:“十载元正酒,相欢意转深。”
(2).善良正直。《南齐书·柳世隆传》:“及总任方州,民颂宽德,翼教崇闥,朝称元正。”

基本含义
指人品正直、行为端正,不偏不倚,不为外界诱惑所动摇。
详细解释
元正一词源于《左传·襄公十一年》:“元正者,毋逆于正也。”意为不违背正道,不偏离正理。元正强调一个人的品德正直,行为端庄,不受外界的诱惑或干扰。
使用场景
元正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正,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摇。可以用来赞扬一个人的正直、诚实和坚持原则的品质。
故事起源
元正最早出自《左传》中的一篇文章,其中描述了襄公对待元正的态度。元正是襄公的一位贤臣,他在襄公面前表现得非常正直和端庄,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摇。襄公对元正非常欣赏和信任,因为他知道元正是一个真正的忠臣,不会背离正道。
成语结构
元正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元”和“正”两个汉字组成。其中,“元”表示最初的、原始的意思,“正”表示正直、端正的意思。
例句
1. 他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元正的品德,从不做任何不正当的事情。2. 这个企业的经营者一直坚持元正的原则,从不做虚假宣传。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一条笔直的直线上,表示他的行为和品德都是非常正直和端正的。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正直、端正相关的成语来扩展对元正的理解,如“正直无私”、“正大光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元正的人,不要说谎。2. 初中生:我觉得作为学生,我们应该保持元正的品德,不做任何欺骗行为。3. 高中生:在面对诱惑时,我们要坚持元正的原则,不为外界的干扰所动摇。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树立起元正的形象,不做任何违法乱纪的事情。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