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赤焰腾空

拼音: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赤焰腾空》关于UFO的纪录】

《赤焰腾空》是我国最早一幅关于UFO的图画,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此画约作于1892年(光绪十八年),在一百多年前,世人尚无飞碟和UFO之说法,画家显然未能意识到,这幅《赤焰腾空》图,竟成为今人研究UFO的一则珍贵历史资料。

详细解释


 历史资料

清朝末期,有位民俗或说民情画家吴友如,他于 1884 年,在上海出版了一本以画册为主之「点石斋画报」,这可说是中国第一份画报。这份画报是与当时的报纸「申报」随报赠送的,后来集之成册,名为「上海璧园珍藏」之「吴友如画宝」。该画册第十二集上册之第十一页上,就有一幅画叫「赤焰腾空」图。

该画距今已近百年,画面为许多身着长袍马褂的市民聚集在南京朱雀桥头,仰望高挂在空中的一团火球而议论纷纷。画家在画面上方落款写到:

“九月二十八日,晚间八点钟时,金陵(今南京市)城南,偶忽见火毯(即球)一团,自西向东,型如巨卵,色红而无光,飘荡半空,其行甚缓。维时浮云蔽空,天色昏暗。举头仰视,甚觉分明,立朱雀桥上,翘首踮足者不下数百人。约一炊许渐远渐减。有谓流星过境者,然星之驰也,瞬息即杳。此球自近而远,自有而无,甚属濡滞,则非星驰可知。有谓儿童放天灯者,是夜风暴向北吹,此球转向东去,则非天登又可知。众口纷纷,穷于推测。有一叟云,是物初起时微觉有声,非静听不觉也,系由南门外腾越而来者。嘻,异矣!”

清人吴有如之题记,可谓一详细生动之目击报告。火球掠过南京城的时间,地点,目击人数,火球大小,颜色,发光强调,飞行速度以及各种猜测又不得其解,皆有明确记述。一位老人还在它开始出现时,听到微微的响声。吴友如1884年在上海创办我国第一份时事画报《点石斋画报》。他的许多画都记录了当时的新闻,并配以文字说明。

文中有三点,以航空专业之立场甚觉佩服,其一是吴氏把赤燄飞行之特点与流星相比,却不以为是流星;其二,根据风向与飞行方向否定了此物为儿童所放之天灯;其三,他已具有今日电视记者之作风,知道访问老叟,且能记下「微觉有声」之纪录,在一百年前的中国实是不可多得之人才。

民国时,有人见到空中“忽起一道圆光”,各人看得眼花。

民国时人张瑞初在《西神遗事》中曾记载:“是夜,星光满天,却无月色。各人正在险滩,瞥见空中忽起一道圆光,大可亩许。圆光中有一紫一白两种色,此前彼退,此缩彼涨,各人看得眼花。足有五分钟,白光便不见,仅有紫光,在一圆光内渐缩渐小,初如笆,继如斗,如碗,如拳,如指,忽尽灭。众人静坐呆看,其他游客见者,无不惊异万分,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作者简介】

吴友如(?~1894)

初名嘉猷,别署猷。清末元和(今江苏吴县)人。

自幼喜欢绘画,勤奋好学,能融合清代名画家钱杜、任熊等人的画法,自成一家。擅长人物肖像画,以鬻画为生。曾应召至江宁(今南京),绘《金陵功臣战绩图》。

清光绪十年(1884年)在上海主绘《点石斋画报》,名噪一时。内容以时事画为主,笔姿细腻,对清廷的腐朽统治、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以及人民的疾苦和反抗,都有所反映。光绪十六年(1890年)独资创办《飞影阁画报》,该刊形式与《点石斋画报》类似,但内容着意于仕女人物,新闻则偏于闾巷传闻。光绪十九年(1893年)春月,《飞影阁画报》出至百期后易主。同年秋改出《飞影阁画册》,每逢朔望出版,出至第十期时,因病去世。

他主持的这两种画报,均为新闻性画刊,是研究风俗民情的重要参考资料。有《吴友如墨宝》传世。

[关于《赤焰腾空图》的猜想]

1.UFO。

2.球状闪电:

解释

球状闪电是一种气体的漩涡产生于闪电通路的急转弯处,是一团带有高电荷的气体混合物,主要由氧、氮、氢以及少量的氧化氢组成。通常发生在枝状闪电之后,似乎枝状闪电是产生球状闪电的必要条件。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