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杜康基因

拼音: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杜康基因—简介

杜康基因是东亚人特有的“解酒基因”。存在于大约70%的汉族人体内,它有助于加快乙醇分解速度约13倍,同时能够分解与乙醇结构类似的存在于酒精中的毒素。

介绍

 

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辉课题组新近完成一项研究,研究表明:乙醇脱氢酶-1B(ADH1B)的第7型变种存在于约70%的汉族人体内,这种酶有助于加快乙醇分解速度约13倍,同时能够分解与乙醇结构类似的存在于酒精中的毒素。这意味着,相比于欧美人群,中国汉族人群具有更多化解酒精毒素的能力。2011年7月,这一研究成果发表于英国最新一期出版的人类遗传学权威杂志《人类遗传学年报》上。

研究指出,ADH1B第7型酶产生于约2800年前。那个时候酿酒技术落后,成品酒中含有大量毒素,正是由于ADH1B第7型酶的解毒作用,才使得当时的汉族人能够减少酒精中毒的情况。而由于体内没有ADH1B第7型酶的存在,欧洲人和美洲的印第安人相比于汉族人,酒精中毒的发生率要高出许多。

那么,拥有了“杜康基因”,是否意味着以汉族人口为主的中国人比欧美人更能喝酒、酒量更大呢?李辉解释,ADH1B第7型酶只是具有酒精解毒的作用,与酒量大小是两回事。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一个拥有“杜康基因”的汉族人与一个外国人喝下同样数量的酒,汉族人受到的伤害要少许多。

基因溯源

 

基因突变源于解毒需要

复旦大学课题组对比了包括新石器时代、汉代、唐朝等时期的古人类DNA,发现第七种类型的乙醇脱氢酶基因在2800年前才开始出现,那时候,正是中国农业突飞猛进时期,充足的粮食生产使得家家户户都有了余粮,粮食储存成为难题。

课题负责人李辉认为,当时不可能有粮食储存的检测技术。粮食储存不当发酵后,会产生毒素,而当时的人群因为不知情,还在不断食用。于是,具有这一基因亚型H7的人就能够降解这一毒素存活下来,缺少这一基因的人则会食物中毒———也许是慢性,也许是急性———因此,产生了一轮又一轮自然淘汰。长此以往,这一基因H7变体在体内得以强化。“这也意味着这一基因亚型在自然选择中是正选择的,能够遗传下来并且不断加强。”

更重要的是,后来人们学会酿酒。在开始有意识地利用真菌生长过程酿酒时,会产生更高浓度的毒素,但是酒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显然是一个诱惑,因此又强化了这一选择过程。

李辉介绍说,在考古学上虽然发现新石器时代已经发明了酿酒,但是酒的大规模流行是从夏商周开始的。“我们传说中的杜康就是夏朝末年的知名酒仙,从研究中也可以看到,饮酒大概就是这个时期开始流行起来,中国人的酒精基因产生了大范围的优胜劣汰也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的。所以我们把这种基因戏称为‘杜康基因’。这个乙醇脱氢酶基因的第七种变体就是我们中国人的关键变体。”

基因影响

 

缺某种基因喝酒没快感

课题组还发现,人类如果缺失了另一种重要基因———与乙醇脱氢酶基因关系密切的乙醛脱氢酶基因,那么喝酒是一定没有快感的。而在东亚人群中,在中国人中,这一基因功能缺失的人占了人口总数的50%以上。

携带H7类型乙醇脱氢酶基因的人群能够降解大多与乙醇相关的毒素。而且课题组发现,在欧洲和美洲的人群中,携带这一类型乙醇脱氢酶基因的人口比例非常低,这也是为什么白种人酒精中毒比例远远高于东亚人的原因。因为即便是根据历史追溯也能够发现,直到中世纪,欧洲人群的食物来源于狩猎还很重要,粮食并没有进入丰产富余的阶段。李辉称:“也许是他们还没来得及进化出这一类型的乙醇脱氢酶基因。”

自然进化充满了种种奥妙,课题组发现虽然东亚人进化出了可以解毒的乙醇脱氢酶基因,使人体能够把乙醇迅速降解为乙醛,但是东亚人却又进化出乙醛脱氢酶基因功能缺失的类型。有高达50%的人缺少乙醛脱氢酶基因功能,而这是能够对酒精进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的重要基因。尤其是在中国的潮汕地区,这一基因的功能缺失显得尤其明显,“这也是为什么潮汕地区食道癌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缺少这一基因功能,使得酒精经过了第一道工序后,却没有第二道‘无害化处理’。”而缺少这一基因功能的人的最显著标志,就是一喝酒就脸红。

李辉称:“课题组还发现,这两个基因同时突变的人,也就是乙醇脱氢酶基因功能增强而乙醛脱氢酶基因功能减弱,尤其是缺失乙醛脱氢酶基因功能的人,喝酒的时候一定没有快感。因为不能把酒精进行最终的‘无害化’处理,人体会有中毒的感觉。”这一类基因的陆续发现,未来也许会解释为什么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食物,“这些特色食物不是口味造成的,而是人体的基因所造成的,是人体对自身安全保护的需求。”

基本含义
指人们品味和鉴赏美酒的天赋或优良品质。
详细解释
杜康是古代中国著名的美酒,杜康基因指的是人们对美酒的喜好和品鉴能力。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了人们在鉴赏美酒方面的天赋和优良品质。
使用场景
杜康基因常用于形容那些对美酒有独特品味和鉴赏能力的人,也可以用来赞美那些具有高尚品质和鉴赏力的人。
故事起源
杜康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著名美酒,被誉为“天下第一酒”。杜康基因这个成语的起源与中国古代文化中对美酒的推崇和鉴赏有关。杜康基因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美酒的喜好和品鉴能力,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
成语结构
杜康基因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杜康”指代美酒,而“基因”指代人们对美酒的品味和鉴赏能力。
例句
1. 他对于葡萄酒的品味独到,真是具备了杜康基因。2. 这位酒商有着杜康基因,总能选出最好的美酒。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杜康这个名词来记忆这个成语。杜康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美酒,而杜康基因则指的是人们对美酒的品味和鉴赏能力。通过将杜康与基因联想在一起,可以更容易记忆和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如果想深入了解杜康这个美酒的历史和文化,可以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酿酒技术和酒文化的发展。此外,还可以学习其他与美酒和品味相关的成语,如“酒香不怕巷子深”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喝果汁,但我觉得妈妈的咖啡比较好喝,我也有杜康基因吗?2. 初中生:我爸爸是一位酒商,他对于红酒的品味很高,真是具备了杜康基因。3. 高中生:虽然我不喝酒,但我对于咖啡的品味和鉴赏能力很强,也算是有点杜康基因吧。4. 大学生:我喜欢品尝各种不同的啤酒,对于它们的口感和香气有着敏锐的感觉,我觉得我具备了杜康基因。
推荐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