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词语
查词语

哑揖

拼音:yǎ yī

注音:ㄧㄚˇ ㄧ

繁体:

基本解释

相揖而不作声。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六:“中丞、侍御史上事,臺属皆东西立于厅下,上事官拜听已,即与其属揖而不声喏,谓之‘哑揖’。” 宋 文惟简 《虏廷事实》卷八:“汉儿士大夫上位者,年时及久阔交友相见,则进退周旋,三出头,五折腰,相揖而不作声名曰‘哑揖’。”

基本含义
指因为害怕或不敢说话而只能用揖礼表示敬意或回答问题。
详细解释
哑揖是由“哑”和“揖”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哑”表示无声、不会说话,而“揖”则是一种古代礼节,用手掌心向外,手臂伸直地向对方施以礼节性的动作。哑揖的含义是指因为害怕、紧张或不敢开口说话,只能通过揖礼来表达敬意或回答问题。
使用场景
哑揖一词常用于描述某人因为害怕或不敢开口说话而只能用揖礼来表示敬意或回答问题的情况。这种情景可以出现在面对上级领导、陌生人或者紧张的场合中。例如,在面试时,某人可能因为紧张而无法开口回答问题,只能通过揖礼来表达自己的尊敬和感激。
故事起源
关于哑揖的起源,没有明确的故事或传说。这个成语主要是根据人们对于揖礼的理解和想象而形成的。
成语结构
哑揖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哑”和动词“揖”组成。
例句
1. 面对老师的提问,小明害怕得哑揖连连。2. 在重要场合,他总是因为紧张而只能哑揖示意。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因为害怕或紧张而无法开口说话,只能用揖礼来表示敬意或回答问题的情景。通过形象的联想,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和揖礼的具体形式与含义。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哑口无言”、“默不作声”等,以增加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在班级表演中因为紧张而只能哑揖向观众致意。2. 初中生:面对老师的批评,他感到害怕,只能哑揖道歉。3. 高中生:在颁奖典礼上,她因为紧张而只能哑揖接受奖项。4. 大学生:在面试时,他因为紧张而无法开口,只能通过哑揖来回答问题。
推荐词语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