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中医书籍
查中医书籍

急慢惊风

《内经》曰∶诸风掉眩,皆属肝木。夫小儿八岁以前曰纯阳,盖其真水未旺,心火已炎,故肺金受制而无以平木,故肝木常有余,而脾土常不足也。为父母者,而有失于保养,其或衣服寒暄不调,以致外邪侵袭,或饮食之饥饱失节,以致中气损伤,是故急慢惊风之候作矣。夫惟急惊属肝木风邪有余之证,治宜清凉苦寒泻气之药。慢惊属脾土中气不足之候,治宜中和甘温补中之剂。若夫急惊之候,因闻不常之声,或遇驴马禽兽之号,以致面青口噤,或声嘶而厥,发过则容色如故,良久复作,其身热,面赤引饮,口鼻中气热,大小便黄赤色,惺惺不睡。盖热甚则生痰,痰盛则生风,偶因惊而发耳,宜用钱氏利惊丸、泻青丸、抱龙丸、宣风散、五福化毒丹等药。慢惊之证,多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以致吐泻日久,中气大虚,而致发搐,发则无休止时,其身冷,面黄不渴,口鼻中气寒,大小便青白,昏睡露睛,目上视,手足螈 ,筋脉拘挛。盖脾虚则生风,风盛则筋急,俗名天吊风者,即此候也,治宜东垣黄 汤、钱氏钩藤丸、温白丸、丹溪参术汤送下朱砂安神丸之类。钱氏谓急惊为无阴之证,因心经实热而阴不能以配阳,是为阳盛阴虚之候也。谓慢惊为无阳之证,因脾土虚甚而阳不能以胜阴,是为阴盛阳虚之候也。

愚按∶小儿急慢惊风之证,其虚实寒热,如天渊之隔,故急惊者十生一死,慢惊者十死一生。俗医多不谙此理,混为一途而治,误人多矣。业幼科者,宜推幼幼及人之心为心,庶几斯世无夭折之赤子矣,幸甚!

脉法

(并见前总章。)

方法

丹溪曰∶钱氏方乃小儿科之祖,其立例极妙,若能增损而用之,无不验也。

又曰∶惊风有二∶慢惊属脾虚所主,多死,宜温补。一云∶当养脾,用参术煎汤下安神丸。急惊属痰热,宜凉泻。

一云∶用养血药作汤,下降火清痰丸子抱龙丸之类。世以一药通治二证,甚谬。

(以上丹溪方法凡二条)

东垣治惊论曰∶外物惊宜镇心,以黄连安神丸。若气动所惊,宜寒水石安神丸,大忌防风丸,治风辛温之药必杀人。

何也?辛散浮温热者火也。因惊而泄青色,先镇肝以朱砂之类,勿用寒凉之药,大禁凉惊丸。风木旺必克脾胃,当先实其土,后泻其木。阎孝忠编集钱氏方,以益黄补土,误矣。其药有丁香辛热助火,火旺土愈虚矣。青橘皮泻肺金,丁香辛热大泻肺与大肠。脾实当泻子,今脾胃虚反更泻子而助火,重虚其土,杀人无疑矣。其风木旺证,右关脉洪大,掌中热,腹皮热,岂可以助火泻金。如寒水来乘脾土,其病呕吐腹痛,泻痢青白,益黄散圣药也,今立一方,先泻火补其土是为神治之法。

黄 汤(东垣,治慢惊风之神药也。)

黄 (二钱) 人参(一钱) 炙甘草(五分) 加白芍药(一钱)

上细切,作一服,水一盏,煎至半盏,去渣食远温服。上三味皆甘温能助元气,甘能泻火。内经云∶热淫于内,以甘泻之,以酸收之,白芍药酸寒,寒能泻火,酸味能泻肝而大补肺金,所补得金土之位,金旺火虚,风木何由而来克土,然后泻风之邪。

又曰∶夫益黄散、理中丸、养神丸之类,皆治脾胃寒湿太盛神品之药也。若得脾胃中伏热、劳役不足之证,及服热药巴豆之类,致胃虚而成慢惊之证,用之必伤人命。夫慢惊风者,皆由久泻脾胃虚而生也。钱氏以羌活膏疗慢惊风,误矣。脾虚者,由火邪乘其土位,故曰从后来者为虚邪,火旺能实其木,木旺故来克土。当于心经中以甘温补土之源,更于脾土中泻火以甘寒,更于脾土中补金以酸凉,使脾土中金旺火衰,风木自虚矣。损食多进药愈,上药是也。

益黄散(东垣) 治胃中风热。(又治风木旺,右关脉洪大,掌中热,腹皮热,或寒水乘脾土,呕吐腹痛,泻痢青白,亦佳。)

黄 (二钱) 陈皮(去白) 人参(各一钱) 白芍药(七分) 生甘草 炙甘草(各五分) 黄连(少许)

上为细末,分三服,每服用水一盏,煎至半盏,食前服。

安神丸(钱氏) 治邪热惊啼,心疳,面黄颊赤,壮热。

麦门冬(去心) 马牙硝 白茯苓 干山药 寒水石 甘草(炙,各五钱) 朱砂(一两) 龙脑(一字)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芡实大,每服半丸,砂糖水磨化下。慢惊,用参术煎浓汁化下。

白术散(钱氏) 治积痛,和胃生津止泻。频泻利将欲成慢惊风者,服之决效。

人参 白术 木香 白茯苓(去皮) 炙甘草 藿香(各一钱) 干葛(二钱)

上细切,分二服,每服水一盏,煎至半盏,温服。

丹溪加山药、白扁豆(炒)、肉豆蔻(面裹,火煨,各一钱,用生姜一片煎)。若慢惊风已作,加细辛、天麻(各一钱)、全蝎(三枚,去梢毒)、白附子(八分,面裹煨)同煎服,不拘时候。

一方治惊风。

用母丁香一粒细嚼,人中白少许,以其母中指取血调,擦牙上,即苏。

急慢惊风,发热口疮,手心伏热,痰热,痰嗽、痰喘,并用涌法。重剂用瓜蒂散,轻剂用苦参、赤小豆末,以酸汁调服,吐之。吐后稍定,更用防风通圣散为末,蜜丸服之。间以桑羊干为末,米饮调服,以平其风气。

又方治急慢惊风。

薄荷叶 寒水石(各五钱) 青黛 白僵蚕 朱砂(各一钱) 全蝎(二枚,炒) 猪牙皂角 槐角(各五分)

上为细末,灯草汤和乳汁调,时时灌之。

又方治慢惊风,子母俱服。

人参 白术(各一钱) 茯苓 陈皮(各五分) 甘草 薄荷(各二分) 半夏天麻(各七分) 细辛(三分) 全蝎(去毒,炒,一枚)

上细切,作一服,加姜三片,水一盏,煎至七分服。

镇惊丸镇惊宁神,退心热夜啼,化痰止嗽。

珍珠(一钱) 琥珀 天竺黄 雄黄(各三钱) 金箔(研,十片) 胆星(五钱) 牛黄(二钱) 麝香(五分) 朱砂(三钱半)

上为细末,麦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丸,薄荷、姜、蜜汤化下。

夺命丹治急惊不省人事,目定直视,牙关不开,唇白或黑者。

南星 半夏(各四钱,为末,以生姜汁捏和作饼子,焙干) 珍珠(新白者,二钱,研) 巴豆(去油净,一钱) 朱砂(四钱) 金箔 银箔(各十片) 轻粉 麝香(各五分)

上为细末,面糊丸如黍米大,每一岁儿一丸,灯心汤化下。

利惊丸治急惊风神效。

天竺黄(二钱) 轻粉 青黛(各一钱) 黑丑(头末,半两,生用)

上为细末研匀,炼蜜丸如梧桐子大,一岁儿一丸,三岁儿二丸,五岁儿三丸,温薄荷水下,食后服。

泻青丸(又名泻肝丸) 治肝热急惊搐搦等证。

羌活 川芎 栀子仁 草龙胆 当归 防风(去芦) 川大黄(湿纸裹煨,各等分,一本无大黄)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芡实大,每服半丸至一丸,煎淡竹叶汤同砂糖温水化下。

抱龙丸治伤风瘟疫,身热昏睡气粗,风热痰实壅嗽,又治惊风潮搐,及蛊毒中暑。沐浴后,并可服。壮实小儿,宜时与服之,则免痰热惊悸之证。

雄黄(二钱半,水飞) 辰砂(另研,五钱) 天竺黄(一两) 天南星(焙为末,腊月纳牛胆中阴干,百日取研,秤四两,如无,只将生干者,去皮脐炒热用,然不及胆星)

麝香(五钱,别研,恐太多,今用二钱半)

上为末,煮甘草膏和丸,如皂子大,温水化下。百日儿每丸分作三服,一岁儿半丸,五岁儿二丸,童草三五丸。室女白带伏暑,用盐少许,细嚼一二丸,新汲水送下,腊月用雪水煮甘草和丸,尤佳。一法∶用浆水或新水浸南星三日,煮三五沸,去皮取白肉切,焙炒黄色为末,每八两,以甘草二两半拍破,用水二碗,慢火煎至半碗,去渣,旋旋洒入南星末,徐徐研之,令甘草水净,入余药。

龙胆汤(千金) 治婴儿出腹,血脉实盛,寒热交作,四肢惊掣,并诸疳惊等证。

草龙胆 钓钩藤 柴胡 黄芩 桂枝 茯神 芍药 甘草(各三钱) 蜣螂(七枚,炒) 大黄(五钱)

上细切,用水一升,煮至五合,徐徐服之。

宣风散治急惊风,搐搦不定。

槟榔(二枚) 陈皮 甘草(各五钱) 黑丑(四两。半生半炒,取头末,二两)

上为细末,二、三岁儿蜜汤调下半钱,以上一钱,食前服。

五福化毒丹治急惊风、痰热搐搦等证。

桔梗(微炒) 玄参(洗焙,各六两) 青黛(研) 牙硝(枯,各二两) 人参(三两,去芦) 茯苓(去皮,五两) 炙甘草(一两半) 银箔(八片,为末) 金箔(八片,为衣) 麝香(五分,另研)

上为细末,入研药拌匀,炼蜜丸,每两分作十二丸,一岁儿每一丸分四服,薄荷水化下。疮疹余毒,上攻口齿,涎血臭气,以生地黄自然汁化一丸,以鸡翎刷口内。

金箔丸治急慢惊风,痰涎壅盛。

半夏(汤泡七次) 天南星(煨裂) 白附子(炮) 防风(去芦,各五钱)

雄黄 朱砂(各二钱半) 生犀末(一钱) 牛黄 龙脑 麝香(各五分) 金箔(二十片)

上为细末,姜汁调面打糊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丸至一二十丸,人参汤下。慢惊风,去龙脑。

钩藤饮治吐利,脾胃气弱,虚风慢惊。

钓钩藤(五分) 蝉蜕 防风(去芦) 人参 麻黄(去节) 白僵蚕(炒) 天麻 蝎尾(去毒,炒,各二分) 甘草(炙) 川芎(各一分半)

上细切,作一服,水一盏,煎至六分,温服。量人大小,加减分数与之。虚寒者,加附子末半分。

温白丸治小儿脾气虚弱,泄泻瘦怯,冷疳洞泄,及吐泻久病,转成慢惊,身冷螈 等证。

天麻(五钱) 白僵蚕(炒) 白附子(生) 全蝎(去毒,炒) 天南星(汤泡七次,焙,各二钱五分)

上为细末,汤浸寒食面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七丸至二三十丸,空心姜米汤下。

凉惊丸治惊疳。

草龙胆 防风(去芦) 青黛(各三钱) 钩藤(二钱) 黄连(一两二钱) 龙脑(一钱) 牛黄 麝香(各一钱)

上为细末,麦面糊丸,如黍米大,每服三、五丸至一、二十丸,煎金银汤送下。

中医古籍
中医书籍
中医药方
中药材
知识杂集
中医导航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