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左归饮、左归丸
【组成】熟地黄240g ,山萸肉240g,干山药240g,泽泻90g,茯苓90g(去皮),牡丹皮90g。
【用法】浓缩丸,每服8粒,空腹温水送下,每日2—3次。若改作汤剂,则名六味地黄汤:熟地、山药、山萸肉各10g,余药各5g,水煎服。
【功用】滋补肝肾。
【原方主治】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以及小儿囟开不合之症;或虚火上炎而致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或消渴,或虚火牙痛,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眼科临床应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炎、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等病的后期阶段及老年性黄斑变性、老年性白内障初起期、视神经萎缩等病,属肝肾阴虚者。
【方解】本为滋补肝肾之祖方。方中熟地黄补肾滋阴,泽泻利水泻浊;山萸肉补肝涩精,牡丹皮凉肝清热;山药补脾益肾,茯苓健脾渗湿。方中六味药物,三补三泻,以补为主,寓泻于补,补而不滞。
在脏腑与眼的关系中,肝肾占着重要的地位,从五轮辨证的角度来看,水轮属肾,水轮疾患传统上多从肾或肝肾入手,故六味地黄丸为治疗内障眼病的常用方剂,同时也是补肾明目的基础方剂。然而,内眼疾病还要结合眼底辨证、脏腑辨证及八纲辨证等方法来治疗,所以,六味地黄丸的应用范围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附方】(1)杞菊地黄丸(《医级》)六味地黄丸加枸杞子、菊花。浓缩丸,每服8粒,日2—3次。临床可改作汤剂,每味各10g,水煎服。功能滋肾,补肝,明目。原方主治肝肾不足,眼花歧视,或枯涩眼痛等病。眼科临床应用参见明目地黄丸条。
(2)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浓缩丸,每服8粒,日2—3次。临床可改作汤剂,每味各10g,水煎服。功能滋阴降火。原方主治阴虚火旺,潮热骨蒸,虚烦盗汗,腰脊酸痛,遗精,脉细数等症。眼科临床广泛应用于阴虚火旺眼病。常用于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炎、慢性葡萄膜炎、闭角型青光眼亚急性发作或慢性进展期,以及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高血压病眼底出血、糖尿病眼底出血等病,病情稳定,无出血倾向者。
(3)左归饮(《景岳全书》)熟地黄15g,山药10g,枸杞子10g,茯苓10g,山茱萸10g,炙甘草5g,水煎,食远服。功能补益肾阴。原方主治肾水不足,腰酸遗泄,口燥盗汗等。眼科临床应用参见明目地黄丸条。
(4)左归丸(《景岳全书》)大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川牛膝、菟丝子、鹿胶、黾胶,市场有成药,每服1丸(重约15g),早晚空腹服,用滚汤或淡盐汤送下。功能滋阴补肾。原方主治真阴肾水不足,头目眩晕,腰酸腿酸,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咽干等。眼科临床主要用于肝肾阴虚型视网膜色素变性及视神经萎缩等症。
杞菊地黄丸较六味地黄丸益精明目之作用增强,更适合于眼科使用。知柏地黄丸则增强了降火作用。左归饮则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减去泻的药物,加入了填精益肾之品,在补益肝肾之阴方面超过前三方。左归丸的滋补功效最强,方中使用了黾、鹿二胶,阴阳并补,涵“阳中求阴”之义。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