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中医书籍
查中医书籍

大肠燥

滋燥养营汤治皮肤皴揭,筋燥爪干。

当归(二钱) 生地(一钱五分) 熟地(一钱五分) 白芍(一钱五分) 秦艽(一钱五分)黄芩(一钱五分) 防风(一钱) 甘草(五分) 水煎服。

大补地黄丸治精血枯涸燥热。

黄柏(四两) 熟地(四两) 当归(三两) 山药(三两) 知母(四两)枸杞(三两) 萸肉(二两) 白芍(二两) 生地(二两五钱) 肉苁蓉(一两五钱)元参(一两五钱) 研细末,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

润肠丸治脾胃中伏火,大便秘涩,或干结不通,全不思食。

麻仁(五钱) 桃仁(五钱) 羌活(五钱) 归尾(五钱) 大黄(五钱)

皂角仁(五钱) 秦艽(五钱) 研细末,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 。

导滞通幽汤治大便难,幽门不通上冲,吸门不开噎塞,不便燥秘,气不得下。

当归(一钱) 升麻(一钱) 桃仁(一钱) 生地(五分) 熟地(五分)红花(三分) 甘草(三分) 水煎,调槟榔末五分服。

清凉饮子治上焦积热,口舌咽鼻干燥。

黄芩(二钱) 黄连(五分) 薄荷(一钱五分) 元参(一钱五分) 当归(一钱五分)白芍(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 水煎服。

元戎四物汤治脏结秘涩者。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桃仁 大黄(各等分) 水煎服。

大补丸降阴火,补肾水,治阴虚燥热。

黄柏(四两) 知母(四两) 地黄(六两) 龟版(六两) 共研末,加猪脊髓和炼蜜丸,每服七十丸。

清燥救肺汤治诸气 郁,诸痿喘呕。

桑叶(二钱) 石膏(二钱) 甘草(一钱) 人参(七分) 麻仁(一钱)阿胶(八分) 麦冬(一钱二分) 杏仁(七分) 枇杷叶(一片) 水煎服。痰多加贝母、栝蒌。

血枯加生地。热甚加羚羊角。

琼玉膏治肺燥,咽干而咳。

地黄(四斤) 茯苓(十二两) 人参(六两) 白蜜(二斤) 先将地黄熬汁去渣,入蜜炼稠,再将参、苓为末,和入瓷罐,隔汤煮一炷香,白汤化服。又方加琥珀、沉香各五钱。

麦门冬汤治火逆上气,咽喉不利。

麦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 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 水煎,米熟汤成,温服一升。

活血润燥生津汤治内燥津液枯少。

当归(二钱) 白芍(一钱) 熟地(四钱) 天冬(一钱五分) 麦冬(一钱五分)栝蒌(三钱) 桃仁(八分) 红花(五分) 水煎服。

黄 汤治心中烦,不生津液,不思饮食,黄 (三两) 熟地(三两) 白芍(三两) 天冬(三两) 麦冬(三两)茯苓(一两) 人参(三钱) 五味子(三钱) 甘草(三钱) 共研末,每服三钱,加乌梅、姜、枣煎。

中医古籍
中医书籍
中医药方
中药材
知识杂集
中医导航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