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调查,是口腔预防保健工作的基础,目的是了解人群口腔健康现状和口腔常见病在人群中的分布规律,为制定口腔疾病防治计划提供可靠依据。
(一)调查设计
1.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
调查目的,是口腔调查的关键,目的不同,内容、方法、对象和范围就不同,应根据防治工作实际需要认真确定。
调查对象是要调查的具有同一特征的群体,按照调查目的来选择不同的调查对象。
2.拟定调查项目和调查表格
根据调查目的,拟定调查项目。调查项目要求选择适当,主要项目不能遗漏,定义和衡量的指标要明确、具体。调查项目拟定后,根据调查目的、对象和工作条件,设计不同的调查表格。
3.选择指数和统一诊断标准
指数是用数值表示疾病的临床表现,用数量等级阐明疾病的严重程度。
(1)龋病指数
采用龋、失、补牙数(DMFT)或龋、失、补牙面数(DMFS)。乳牙用小写字母表示。
诊断标准用WHO推荐的标准,即:
凡牙齿、窝沟或光滑面有缺损,且洞底软化;牙体上有暂时充填物或银汞合金充填已折断者,都诊断为龋病。
白斑、黄色的平坦区;探针可插入的着色窝沟但底都不软;中或重度斑釉造成的缺损;任何可疑现象,不诊断为龋病。
(2)牙周病指数
采用WHO推荐的社区牙周治疗需要指数(Community Periodontal Index of Treatment Needs),简称CPITN,其诊断标准见表:
记分状态表现健康探诊牙龈无出血1牙龈炎探诊牙龈出血或渗血2牙结石视诊见牙结石,或探诊见颈部有牙结石3早期牙周病牙周袋>3.5mm5.5mm(3)口腔卫生指数
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它包括软垢指数(DI)和牙结石指数(CI)。诊断标准见表
表 OHI-S诊断标准
记分DI表现CI表现无软垢或着色无牙结石1软垢不超过牙颈1/3龈上牙石覆盖牙面不超1/32软垢超过牙面1/3不到1/2龈上牙面覆盖牙面1/3-1/2或有散在龈下结石3软垢超过牙面2/3龈上结石超过牙面2/3或龈下结石连续而厚菌斑指数,诊断标准见表:
表 菌斑指数诊断标准
记分表现近牙龈区无菌斑1近牙龈且牙面肉眼视诊无菌斑,探针划过可刮出菌斑2龈缘或邻近牙面肉眼可见中等量菌斑3龈沟内和(或)龈缘及邻近牙面有大量菌斑(二)调查步骤
1.筹备阶段
制定调查工作实施计划,训练参加调查人员,使之统一认识,统一标准,统一方法。
2.实施阶段
口腔调查的实施,包括现场布置、实地检查和口腔健康教育。调查负责人应密切注意偏差的控制,随时检查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切忌埋头于检查工作。
3.审核阶段
调查后,将所得资料尽早进行严格核对,剔除不完整不可靠的资料。
(三)调查资料的整理和统计分析
调查结束后,按原设计要求,将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该病的流行规律和掌握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对防治和研究工作提出建议。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