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中医古籍
查中医古籍
当前位置:中医文化 > 中药材

多穗蓼


《中药大辞典》:多穗蓼拼音注音Duō Suì Liǎo别名

辣蓼、水蓼、恣恣萨曾(藏名)。

出处

《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

为蓼科植物多穗蓼全草。 6~10月采收。

生境分布

生于路旁、沟边较阴湿处。分布西藏等地。

原形态

草本,高100~15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密被短柔毛。叶近无柄或有短柄;叶片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戟状的心形,上面疏生柔毛,下面密生短柔毛。花序为大型开展的圆锥状,花白色或淡红色。瘦果三棱形,短于花被。

化学成分

全草含蓼属甙、腊梅甙、异槲皮甙、槲皮甙、槲皮素、3’-甲基鼠李素。

性味

性凉,味辛。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杀虫止痢,清热解毒。治菌痢,肠炎,小儿消化不良,跌打损伤,风湿肿痛,皮肤湿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多穗蓼拼音注音Duō Suì Liǎo别名

辣蓼、水蓼、多穗假虎杖

出处

出自《西藏常用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多穗蓼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polystachyus Wall.exMeissn.

采收和储藏:6~10月采收全草,扎把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0-4500m的山坡、灌丛、林下。

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藏等地。

原形态

半灌木,高100-150cm。茎直立,多分枝,密被短柔毛。叶互生;叶柄粗壮,长约1cm;托叶鞘筒状,上部偏斜;叶片宽披针形或长国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近戟形,长6-15cm,宽3-5cm,上面疏生柔毛,下面密被短柔毛。大型展开的圆锥状花序;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红色,外面2个较小,内面3个较大,近圆形,长约4mm。瘦果三棱形,黄褐色,短于花被。

化学成分

多穗蓼全草含多穗蓼甙(polystachoside)[1],树皮甙(quercitrin),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槲皮素(quercetin),腊梅甙(meratin)和3′-甲基鼠李素(rhamnazin)[2]。

归经

肺;脾;胃;大肠经

性味

辛;苦;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祛风利湿。主痢疾;泄泻;小儿消化不良;风湿肿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摘录《中华本草》
中医古籍
中医书籍
中医药方
中药材
知识杂集
中医导航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