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中医古籍
查中医古籍
当前位置:中医文化 > 中药材

黄水枝


《全国中草药汇编》:黄水枝拼音注音Huánɡ Shuǐ Zhī别名

博落、虎耳草[陕西]

来源

虎耳草科黄水枝属植物黄水枝Tiarella polyphylla D. Don,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晒干。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用于痈疖肿毒,跌打损伤,肝炎,咳嗽气喘。

用法用量

2~3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黄水枝拼音注音Huánɡ Shuǐ Zhī别名

博落(《四川中药志》)。

出处

《四川武隆药植图志》

来源

为虎耳草科植物黄水枝全草

生境分布

生于林边、路旁或阴湿的石壁上。分布我国中部至西南部。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2~44厘米。根状茎横走,黄褐色,具鳞片。茎有纵沟,绿色,被白色柔毛。基生叶心脏形至卵圆形,为不明显的3~5裂,长约8厘米,宽约7.5厘米,先端钝,具不整齐的钝锯齿,齿端有刺,边缘有腺毛,基部心脏形,上面绿色,有白色腺毛;叶柄细,长5~15厘米,疏生长刚毛及短腺毛;茎生叶互生,2~3枚,叶较小而柄短,叶脉掌状5出,较明显,黄褐色。总状花序顶生,直立,长达17厘米,密生短腺毛;苞片小,钻形;花小,白色,每节2~4朵;萼5裂,三角形;花瓣小,线形;雄蕊10,较花冠长;雌蕊1,子房1室。蒴果有2角。种子数颗。花期6~7月。

性味

《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苦,无毒。"

功能主治

①《四川武隆药植图志》:"治耳聋,气喘。"

②《四川中药志》:"散寒表汗,活血去瘀。治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8钱;或浸酒。

复方

治咳嗽气喘:鲜黄水枝一两,芫荽四至五钱,水煎冲红糖。每日早晚饭前各服-次,忌食酸辣、萝卜菜。(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黄水枝拼音注音Huánɡ Shuǐ Zhī别名

博落、高脚铜告牌、紫背金钱、虎耳草、防风七

英文名Herb of Himalayan Foamflower出处

出自《四川武隆药植图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黄水枝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iarella polyphylla D.Don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80-3800m之林下、灌丛和阴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台湾、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原形态

黄水枝 多年生草本,高22-44cm。根茎横生,黄褐色,具鳞片,直径3-6mm。茎不分枝,有纵沟,绿色,被白色柔毛。基生叶心形至卵圆形,长3-8.5cm,宽2.5-11cm,先端急尖,基部心脏形,边缘有腺毛和不整齐的钝锯齿,齿端有刺,上面绿色,被白色腺毛;叶柄长18cm,有伸展的长柔毛或腺毛;茎生叶互生,2-3枚,叶较小而柄短,叶脉掌状5出,较明显,黄褐色。总状花序顶生,直立,长8-25cm,密生短腺毛;苞片小,钻形;花梗长约10mm;花萼白色,钟形,裂片5,三角形,先端急尖;无花瓣;雄蕊10,较花冠长;花丝钻形;雌蕊1,心皮2,不等大,下部合生,子房上位,1室,花柱2。蒴果有2角。种子多数。花、果期4-11月。

性状

根茎细圆柱形,直径3-6mm。表面褐色,具多数黄褐色鳞片及须根。茎细,圆柱形,有纵沟纹,长22-44,直径3-6mm,灰绿色,被白色柔毛。叶多破碎,基生叶卵圆形或心形,长2-8cm,宽2.2-11cm,先端急尖,基部心形,边缘具不整齐钝锯齿和腺毛,上面疏被腺毛,叶柄长5-15cm,被长柔毛和腺毛;茎生叶较小,掌状脉5出,较明显,叶柄短。有时可见枝端有总状花序,密生腺毛,有的可见蒴果,长约1cm,具2角。气微,味苦。

药理作用

甲醇提取物对人血浆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较强,表现出大于80%的抑制活性。

归经

肺经

性味

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主疮疖,无名肿痛,咳嗽,气喘,肝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捣烂

复方

治咳嗽气喘: 鲜黄水枝一两,芫荽四至五钱,水煎冲红糖。每日早晚饭前各服一次,忌食酸辣、萝卜菜。(江西《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

1.《四川武隆药植图志》:治耳聋,气喘。

2.《四川中药志》:散寒表汗,活血去瘀。治跌打损伤。

摘录《中华本草》
中医古籍
中医书籍
中医药方
中药材
知识杂集
中医导航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