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中医古籍
查中医古籍
当前位置:中医文化 > 中药材

芦莉草叶


《中药大辞典》:芦莉草叶拼音注音Lú Lì Cǎo Yè别名

红楠草(《广州植物志》)

出处

《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

为爵床科植物芦莉草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分布广东、云南等地。

原形态

芦莉草,又名:小苞爵床。

一年生草本,柔弱,高20~50厘米,稍被毛或近秃净;分枝披散或下部伏地。叶对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5厘米,全缘,上面散生透明的偃粗毛和无数针状结晶的小线条。花无柄,单生于上部叶腋内;小苞片叶状,卵形、椭圆形至匙形,长1~1.5厘米;萼长约5毫米,5深裂,裂片线形;花冠白色或浅蓝色,管状,上部膨大而一侧肿胀,裂片5,长1.2~1.6厘米,外面稍被毛;雄蕊2长2短,花药2室。子房上位,2室。蒴果棒状,长约1.2厘米,每室有种子4~6颗,聚生于中部以上。花期秋季。

功能主治

《广州植物志》:"捣烂可敷疡痛、溃疮、刀伤、牙痛及腹痛。"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芦莉草叶拼音注音Lú Lì Cǎo Yè英文名Leaf of Creeping Dipteracanthus出处

出自《广西药植名录》。

来源

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双翅爵床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pteracanthus repens (L.) Hassk.[Ruellia repens L.]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路边或荒山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原形态

双翅爵床 多年生披散草本,高15-50cm。茎膝曲状,下部常伏地,稍被毛或无毛。叶对生;叶柄长3-5mm;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圆,全缘,上面散生透明的粗毛和无数针状结晶的小线条。花无梗,单生于上部叶腋内;小苞片叶状,卵形、椭圆形至匙形,长1-1.5cm;萼5深裂,长约5mm,裂片线形;花冠白色或浅蓝色,管状,上部膨大而一侧肿胀,裂片5,长约1.5cm,外面稍被毛;雄蕊2强,花药2室;子房上位,2室。蒴果棒状,长约1.2cm。每室有种子4-6颗,聚生于中部以上。花期春季。

性味

味微苦;辛;性寒

功能主治

解毒消肿;止痛。主痈肿溃疡;刀伤;牙痛;腹痛

用法用量

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广州植物志》:捣烂可敷疡痛、溃疮、刀伤、牙痛及腹痛。

摘录《中华本草》
中医古籍
中医书籍
中医药方
中药材
知识杂集
中医导航

©2019-2025 学门教育网 版权所有 电脑版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9034508号-2